基于“美丽乡村”要求的历史文化村落的打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2
/ 2


基于“美丽乡村”要求的历史文化村落的打造

薛哲

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历史文化村落是指那些“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能较完善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作为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节点。黄林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一次富有探索性的规划设计,是在保护和利用平衡之间新的探索和起点。
关键词美丽乡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

随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改变,那些被人们暂时遗忘在山里乡间的历史文化村落被人们所记起,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浙江省提出了“深化万千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而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2016年4月,黄林村入选了浙江省公布的第四批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且为温州市评选出25个重点扶持的历史文化村落之一。

  1. 黄林现状概况

黄林历史文化村落位于温州瑞安市湖岭镇西部山区,距温州市区约37公里,是瑞安西北部的尽端村,出入仅有2006年建成的一条公路。黄林村是远近驰名的侨村,有50%以上的人口旅居国外。由于地处在深山中,各项设施都较为落后,人口的大量外流,造成较为严重的村庄空心化。黄林村是瑞安市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村内历史建筑群规模大,以传统风貌建筑为主,现存晚清民国建筑共60余处。黄林村境内山环水绕,山水自然风光优美。

  1. 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策略

1刨根溯源,挖掘梳理历史文化价值

规划编制中,我们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提炼成果,致力于充分挖掘梳理黄林的历史文化价值。

①发现存在问题

黄林村山水环境优异,古村保存完整,却非历史文化名村,其根源在于核心价值不足。根据现状及资料分析,可总结出几个原因:

首先,黄林村缺乏深厚的历史底蕴。虽然整体格局保存完整,但其村落历史沿革并不完整,且没有世族、名人等支撑。其次,黄林村缺乏较高等级的历史文化遗存。虽然其历史建筑群规模大且保存较好,但仅有大量传统建筑,缺乏高级别如国家级、省级等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因此在综合价值上是远不及历史文化名村的,收到的关注度不高,历史文化的普查不深入,登记资料较少。

规划编制之初,编制人员所掌握的关于黄林村的文字资料并不多,除了当地村委提供的少量资料外,其余文字资料便寥寥无几。然而对于这类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规划,深入了解村落的历史文化是工作的前提,因此这些资料是不可或缺的。

②寻求解决方法

于是为了弥补资料的不足,我们与当地村委及相关部门相互协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自主深入挖掘历史文化。

现场勘探——组织人员对黄林村进行实地考察,不仅针对古村范围,还包括黄林村周边的七星潭等资源进行踏勘。

史料查阅——翻查大量文献史料,如瑞安县志、族谱、华侨发展史、宗教史等,找寻有关于黄林村的只字片语。

入户调研——对黄林古村内所有建筑进行分区并逐幢编号,制定相应的建筑调研表,逐门逐户进行入户调研,最后对调研的结果进行整理,建立完整的资料库。

问卷调查——制定调查问卷,开展调查。考虑到黄林在外华侨众多的现象,我们结合电话进行调研。

③提炼成果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整理出了黄林村的4个核心价值特色:

格局特色:黄林古村选址,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风水模式。前有山溪萦绕,后有青山相倚,左右群山环抱,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营造了宜居的环境。村中建筑依山就势而建,错落有致,呈台地式层层递进,顺山势横向发展,整体格局开敞通透。

自然特色: 黄林村地处瑞安西北高山之中,山涧较为发达,峡谷曲折幽深,森林覆盖率达92%。村庄西北的七星潭更是处在山谷深处,七潭连珠,美不胜收。

风貌特色:村中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多为条间形式,无深宅大院的规制,不拘间架等级,自由横向发展,注重实用功能。建筑以石墙、木构、双坡顶呈现山区乡土民居朴实无华的风貌。门窗、梁架、柱础等建筑细部构造形制简洁,无奢华装饰,透露出古朴自然的山野气息。

文化价值:黄林地处深山,较为封闭,至今仍采用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并保留了土蜂养殖、山羊放养等传统养殖方式,呈现出丰富的原生态农耕乡土文化。黄林交通阻塞,生存条件不理想,村中居民一直有着出去谋生的传统,在外华侨众多。黄林古村自古道教信仰兴盛,村内至今保留有宫观祠庙。

2进一步深化合理利用功能,激发村庄活力。

①前置条件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来说,保护与利用永远是我们规划编制的核心,对于历史文化村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是利用的前提条件,基于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的村庄利用才是切实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制相对完整,加上近几年的法规、条例、编制办法及普查工作等使其更为完善。利用讲求合理适度,如何合理适度的利用有各种方法。但我们在做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时候往往受到众多限制,而无法很好的发挥这点。

黄林村没有高级别的文保单位,因此所受到的保护制约较小;全村传统建筑格局保存较为完整,且常住人口少,导致村庄呈现空心化,建筑空置率达到70%以上;黄林有开放商介入,政府有资金,归国华侨有资金回流,具备一定的启动资金,落地实施的可能性极大。

以上所具备的条件赋予了它能够成为合理利用的一个试点,因此我们在规划中对保护前提下的利用进行了更多的探寻与思考,希望能探索出一条出路。

②加强的规划策略

1)结合合理利用提出功能定位和形象定位。

功能定位:文化展示、养生度假、自然体验功能为主的古建筑历史文化村落和山地旅游型村落。形象定位:依托黄林历史文化村落和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塑造黄林“白云深处的枫香碧潭,金鸡山中的养生村落”旅游品牌形象。

2)深化旅游产品策划,结合空间予以落实。

在这样的功能和形象定位下,规划强化了旅游产品的策划,结合功能定位选取适合的旅游产品,突出本村文化性质,并在原有的非遗及本身存在的文化特质的前提下,通过特色性、环保性、趣味性、参与性等几个筛选标准,从瑞安市域、湖岭镇域非遗、民俗中筛选项目。将旅游产品分为养生度假、游览观光、康体健身、生态体验、民俗风情、乡野情趣、宗教文化等多个系列,突出了个性化和不同客源群的需求。这些策划在几个层面予以落实,包括村域的、村庄内的及整个风景区内的空间落实,在其他的保护规划内,类似那么大范围的旅游策划的空间落实是并不多见的。

3指导近期实施,平衡引导各方利益

规划在方案的节点设计上,做到了建设方案的深度。基于保护的前提,对古建筑进行分类,分为修缮、改善、保留、新建等,并对各分类做了详细的整治引导,置换建筑功能。旅游的植入主要依托于老房子的功能置换,规划为此对建筑做了详细的引导,包括建筑总平、内部装修、外部修缮等方案示意,有效指导近期实施。

  1. 结语

历史文化村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它经历时代的变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在现代村落建设进程中,历史文化村落如何保护和利用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近年历史文化热潮的掀起,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历史文化村落的旅游开发有机集合,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黄林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是一次富有探索性的规划设计,是在保护和利用平衡之间新的探索和起点,希望为未来类似项目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绿荫. 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以文成县南田镇九都村历史文化村落为例[J]. 城市建筑,2013

[2]崔浪,陈楚文,周敏丽. 以临安市为例谈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设计[J]. 山西建筑,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