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唐柏君

重庆市渝中区重点项目建设事务中心 40001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由于受到很多原因影响,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但是很老旧小区由于建设时间较长,缺乏维护和修缮,以致老旧小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缺位,导致老旧小区对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带来一些不便,甚至是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成为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最为直接的问题之一。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度研究,从而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效率。本文主重点就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意见,旨在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效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老旧小区改造 适老化 问题 建议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加剧,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一定的困扰,而且在养老、居住等方面需要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为老人提供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要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适老化小区居住环境,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面对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深入调查,全面分析,优化改造方案,真正满足老年人居住需求,有效面对老龄化问题。

一、问题研究

(一)小区内管理混乱

老旧小区建设时间久远,再加上缺乏日常维护,导致小区内很多居民在公共区域私搭乱建、种植蔬菜、私家车乱停等,不仅影响了小区内的环境美观性,而且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在进行改造过程中沟通难度极大。1】而且老旧小区的道路设计以及绿化空间普遍较小,社区总体环境较差。

(二)配套设施不完善

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利。在改造过程中,由于楼梯不安全等客观原因,以及楼内业主意见不一致和费用分摊问题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电梯加装工程的受到限制。此外,老旧小区的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由于配套养老服务场地及设施设备缺失,社区内养老照护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安全问题以及精神需求等得不到应用的保障,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幸福体验。2】

(三)改造过程中对老年人的影响

一般来说老旧小区改造的周期在一至两年左右,部分小区甚至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扬尘对老年人的身心影响较大,施工场地与生活区域交叉严重,可能产生更多的安全隐患。因为老年人大部分时间在家中或者小区,故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二、解决途径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改造提升方案,充分调研人口结构及社区需求,强化设计引领,并以老龄人口居住生活需求为导向,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高效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老旧小区的适老、亲老、养老功能,满足老龄化需求。

(一)结合实际情况,恢复公共空间

(1)拆除私搭乱建。小区内的私搭乱建现象极大的占用的公共空间,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对老旧小区改造,首先要对私搭乱建进行拆除。街道社区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对小区内私搭乱建的情况进行深度调查,例如楼道占用、占用消防通道、私建楼顶等现象,并进行有序拆除。4】此外,要注重深入人民群众中去,对不配合拆除工作的民众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街道办以及社区要对私搭乱建的危害进行全面普及,维持良好的邻里关系的同时,还要保障小区改造的顺利推进。对拆除后的闲置空间实施有效管理和利用,适当增加停车位、绿化等公共设施。

(2)提升绿化品质。很多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绿化品质较低的现象,小区环境生硬无趣。因此在改造之前要做好小区的绿化升级规划工作,要对小区内闲置的土地、消极空间进行综合利用,栽种适宜本地气候光照的植物,拓展绿化面积,提升小区的绿化品质。同步要坚持建管一体化机制,绿化维护责任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注重日常巡视,强化监督,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居民的绿化保护意识。

(二)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社区养老

(1)健全便民设施。在老龄化背景下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主要是对社会环境进行全面改造,使其更加适合老年人居住,积极推进适老社区的建设。要注重加强室内和室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对室内的基础设施进行设置时,要结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以及身体素质状态等,优化基础配置,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的设施用品,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在楼前的台阶进行改造时,把台阶转变为适合轮椅上下的平面,对楼道内的扶手进行改造加固,新增楼道折叠休息座椅。在室外主要是对无障碍道路的改造。对小区内的道路进行合理人车分流设计,并利用绿色设计为老年人提供遮阴、观赏等功能效果。在小区巷道内设置完备的路灯等。积极做好居民工作,鼓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2)健全软硬设施建设。老年人对居住环境最主要的需求就是要安全和宜居。在此要求下,要对老旧小区进行针对性改造。在社区设施充足的休闲运动场所,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图书馆、运动场等,还可以适当的配置一些健身器材,让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同时开展人际交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5】在社区广场设施适当的座位,便于老年人在运动之余进行适当的休息和交流。建设凉亭,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物业管理人员要对社区内的设施进行定期的消毒管理,对电梯进行安全维护。

(3)加强社区照护。为了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要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增补社区养老服务站,为独居的老人提供专业的照护等服务。在独自居住的老年人提供专门的智能化报警装置,保障老龄人的安全。进一步完善小区的医疗条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社区内的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强化监督和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

(三)加强政府引导,引入社会资本进入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要逐步转变政府大包大揽的思路,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参与,让老旧小区改造做到可持续发展,激发内生动力。政府在政策上、程序上给予社会资本支持和鼓励,通过推广重庆中二路社区“党建+物业”模式,加强社区物业自治,以及引入专业化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同时,在老旧小区中政府通过点状征收或者整体租赁等模式,为引进社会化、专业化养老企业进社区提供基础条件,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加重,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在此背景下,要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为老龄化人口创建更加宜居的居住环境。在具体的改造过程中,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老龄化人口的居住需求为出发点,致力于打造养老社区,推进居家养老机制,从而积极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凤轩,康世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与路径[J].河北学刊,2020,40(05):191-197.

[2]何佳锡,汪江.老龄化背景下对城市老旧小区既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初探[J].建材与装饰,2020(12):100-101.

[3]姜艳华,唐超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小区居家养老住宅改造——以多层住宅为例[J].四川水泥,2018(02):328-329.

[4]赵立志,丁飞,李晟凯.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7):11-14.

[5]孔敬,范鹏.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环境改造研究 以包头市友谊19小区为例[J].中华建设,2017(0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