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互联网 +”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

玛丽艳 ·吐尔地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830011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各领域对信息化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结合产业发展特征及特点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现代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行业逐渐注意到信息化技术对自身发展的效用,逐渐明确了“互联网+”的理论内涵及实践策略,从而提升了对图书资料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

1导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服务的对象就是所有的社会大众,这就要求其不断突破自我,实时性为广大读者提供富有针对性且高质量的服务。特别是处于“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应当大力推广使用创新型的信息收集整理技术,促进产业创新升级,维持用户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便捷性等特征。至于具体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则会在后续加以分析。

2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优势

2.1突破管理格局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需要对大量的纸质书籍或文献资料进行存储与管理,甚至需要对年代久远的图书资料进行修复。因此,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出现读者难以借阅到指定书籍的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公共图书馆的用户体验度。而在公共图书馆整理、借阅或搬运的过程中,极易存在图书破损、丢失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图书资源的管理质量,更给公共图书馆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基于此,增强图书馆资料管理质量便迫在眉睫。而互联网+理念的融入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极大地满足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需求。

2.2丰富服务内容

将“互联网+”理念应用到“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在为读者开辟更多资源获取途径的同时,呈现出更加系统化、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使读者不仅可以借阅到纸质书籍与文献,更可以通过移动智能设备阅览并下载与之相关的图书资源。此外,由于公共图书馆拥有重要的资源整合功能,能够有效整合当地所有的图书资料,甚至可以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对全国图书资源进行整理与处理,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快捷、更简便地借阅并阅读全国各地的图书资料。

2.3优化服务过程

公共图书馆在发展“互联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以此解构并重组传统的服务模式,降低读者的操作步骤,提升服务质量。譬如在图书资源整合过程中,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公共图书馆将全国图书资源整合在特定的资源库下,进而使读者通过简单的索引操作,便可获取与之相对应的图书资料。而在结合智能推广技术的视域下,公共图书馆能够根据读者所收集的资料标题、具体内容,将相关的图书资料以信息提醒的形式推送到读者的客户端,以此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及读者的阅读体验。

3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要求

3.1以信息技术为管理支撑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应该在资料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在资料整理、分类、归档、利用等方面实现信息化、数据化。公共图书馆的资料管理人员要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通过自学、培训、实操等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实现图书资料的高效率、高质量管理。

3.2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管理目标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也是一个追求个性化需求的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信息资源供应者,理应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作为管理工作的目标。

3.3以创新理念为管理方向

创新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因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资源生产快、更新速度快、信息反馈快的“三快”时代,公共图书馆实现信息化资料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单靠设备设施以逸待劳。公共图书馆应始终秉承创新理念,将创新作为图书资料管理的方向,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设备的不断创新。

4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措施

4.1强化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

处于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要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移动阅读需要,实时性更新既有的资料内容并批量转化成数字资源,集中存储到功能完善的网络数据库之中,方便用户随时准确检索和阅览借鉴。

4.1.1筛选出馆内优质化的图书资料并完成数字化格式转换

即预先细致甄别馆藏文献,从中筛选出一些价值较高的资料,包括地方志、家谱、年鉴等经典且有地方特色的纸质素材,再透过扫描、压缩、光学字符识别、音视频捕捉等技术进行数字化转换,经过有序排列后创建出适当规模且特色化的超文本、多媒体、全文数据库,借此大幅度提升馆内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全方位促成优质化图书资源的共享利用,有机改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

4.1.2基于用户要求创建专门的网络专题数据库

即在确保全方位熟悉各类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配合爬行式搜索引擎、目录式搜索引擎等进行相关的网络信息整理,认证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认证有关站点的信息含量和相关度,进一步做好图书资料的分类工作,力求依照各个专题分别创建专门的网络数据库。

4.1.3开发特殊群体阅读所需的数字资源

这部分强调的特殊群体,是因为本身身体状况或是其他因素约束,导致其不便到馆内阅读的人群。面对他们,公共图书馆要预先进行深入性调查,确保准确性地把握他们实际所需的阅读资源。好比说面对老年读者,在进行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时,要考虑适当增加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内容的图书,此外还应该多为老年人讲解一些初级的电脑操作和移动阅读体验技巧,确保他们实际体验时不至于不知所措。

4.2设计更多的文献检索和获取功能

一直以来,许多读者都习惯于登录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或是数据库,进行所需要的文献资源检索获取。而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要基于“互联网+”环境特征来创建统一化的知识检索平台,确保读者能够灵活借助计算机、移动端等来自由访问检索平台,在经过一次检索后获得所需的文献,避免多次检索。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该致力于开发专属的移动APP,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文献搜索或是在线阅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手机、PAD等移动端阅读形式各异,还有必要针对既有的文献数字化格式予以自适应处理,确保各个平台读者都可以收获到理想化的操作体验;至于那些不能亲临图书馆的读者,还可以通过物流快递向图书馆申请借阅等途径来完成对馆藏文献的借阅。

4.3有针对性地改进图书资料的管理业务流程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业务急需进行系统性重组,一方面需要一改原有的以馆藏为核心的办馆理念,继而更多地关注和迎合广大读者需求;另外一方面则是针对各类客户端读者分别设计出最佳体验效果的阅读功能;还有一方面则是客观和妥善应对图书馆泛在化现象。唯独做到这些,才可以更好地落实上级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方针,锁定创新的突破口。归纳来讲,就是凸显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主导地位基础,深入性地进行图书馆内图书资料管理流程改造,做到全面性地适应广大读者用户的需要,实现全局的最优服务效果。

5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在图书资源管理的层面上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不仅提升图书馆的管理质量,更拓展了图书馆的发展空间,使公共图书馆更加满足现代读者对图书资源的阅览需求,从而推动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提升图书馆在科研工作中的影响力度。

参考文献

[1]高健.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与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探讨[J].智库时代,2019(47):96-97.

[2]王冰冰.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分析[J].兰台内外,2019(5):65-66.

[3]刘丽娟.浅谈如何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J].大众文艺,2016(24):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