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与作文教学

/ 2

情境创设与作文教学

李俊依 黄欣 蒋芮 马鑫欣 毛沙 孟祥蕾 潘晓玲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场景,让知识从书本里“走出来”,使学生得到更为真实的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不失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良策。

关键词:情境创设、作文教学、教学模式

正文: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作文题目,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抄”的现象在作文中司空见惯。

有效实施习作教学需要解决这三个问题:一是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写作动机与兴趣,解决好“我要写”的问题。二是习作素材与语言积累,激活写作储备,解决好写的内容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三是处理好“怎样写”和“写得怎么样”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先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即“我要写”上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说写的愿望,这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那么,怎样才能激活学生说写愿望呢?我认为作为师者的我们先要了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情景来感染学生。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二、教学阶段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Ⅰ)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Ⅱ)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Ⅲ)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三、情境作文的教学模式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我认为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踏青、春游、等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表演活动体验情境。

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

(二)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写感恩作文时,播放《感恩的心》、《懂你》等歌曲,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产生描写亲情的欲望;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三)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强化学生写作感受。

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不仅营造了情境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弥补了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缩短了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会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

总之,情境作文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或与学生共同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将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想,体之所感,用文字真诚地表达出来。广义上讲,它包括用图画、文字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限定条件下联想、想象,用语言记下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以境引情,激情入境,境以情升华,情以境为依托,培养学生写真境、抒真情,解决“无米之炊”,避免无病呻吟。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科学而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而“情境作文”正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开源,全面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能力,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指导、讲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刘曜琼.课文“语言训练点”的确定例谈.[J].福建教育小学,201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