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地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浅谈教师地位

周欣韵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身份上不属于国家公务员系列,在教师任用上实现聘任制,在一些权利的享有上执行与国家公务员同等的标准,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具有特殊性,但是相关法律仅仅将其规定为一般专业人员。我国的《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和使命。

正如上述所言,教师有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人生观的教育或引导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在湖南省株洲市某重点中学里,一位语文老师竟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读书是应该为了自己”,将来“挣下大把的钱”,“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语出惊人,同时也招来打碎饭碗之锅,在我看来,这位老师的话虽然很俗气,但跟我国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有着相同之处,都反映出我国的政治经济教育三者不可分割,只是这位老师的话只顾及了社会人的谋生的本能性的满足,而缺乏对人的发展前景的考虑,对教育价值的片面理解,也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否定,

在5.12汶川地震中,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在灾难到来的瞬间扔下学生独自逃生,后他在天涯论坛博客上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表示自己“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我也不会管的”,因此被网友称为大地震中“最无耻教师”,取名“范跑跑”。范美忠的言行有损教师形象,与抗震救灾精神格格不入。在地震的危机时刻,作为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范美忠的临“震”脱逃可以理解为本能,理应得到宽容。然而,我们可以宽容范美忠,却无法原谅范美忠老师,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范美忠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位课堂上的老师。任何一个人都是普通人,但在特定场景下可能负担有特别的责任。士兵是普通人,上了战场就不是;警察是普通人,面对出警任务就不是;消防员是普通人,到了火场就不是;官员也是普通人,在必须担当公务使命的情况下就不是。具体的情景规定了哪些人不再是普通人,应当担当起职业的责任。这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职务的要求。一个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觉察到了地震,自顾跑掉,把学生丢在一边,这跟士兵听见枪响就开溜、警察遇到有人行凶杀人就逃跑一样。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教师有保护学生的责任,这种责任也是法律所明确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当地震突发时, 学校、教师无疑承担着优先救护学生的法律责任。《教师法》规定, 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地震袭来,制止灾害发生是不可能的,但应该组织学生撤离、教给学生避难办法、提醒学生逃生, 范美忠老师没有这样做,这是范老师对自身的法律身份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有两名学生在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地理授课教师杨某站在讲台上充当“看客”,没有加以制止,后来也没有送被打学生前往医院。杨老师因此被网友称为“杨不管”。我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担当,就要体现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当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老师无动于衷当冷漠的“看客”,如何能让学生有安全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与塑造,而不仅仅是理性知识的灌输。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只“灌”书不育人,又怎么能很好地传道授业?尤其是保护未成年人是全体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保护学生不受到伤害,也是老师的法定义务。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有责任“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学生在校学习,学校应负监护责任,上课老师则是具体监护人,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加以制止,如果制止不了则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对学生冷漠,对生命麻木的“杨不管”,不应让其以“不敢管”为借口,逃避担当教育之责。

当教育走向"一切以学生意志为转移"的极端,当教育被视为收钱提供服务的产业,也许教师不敢、不愿也不能行使自己的"教育权",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要么不负责任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要么就采取跪求之类的方式去"感化"。比如,湖南娄底一教书先生却当堂下跪,在上英语课的时候,一名姓白的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在纸上下五子棋。授课的谭老师制止不成,小白同学竟然反过来抢走谭老师手中的教鞭,对谭老师动起手来。事后,班主任通知了家长,并叫小白同学在教室当众道歉,据小白的同班同学说,在小白毫无诚意的道歉后,班主任又叫谭老师说几句,于是有了惊人的一幕——谭老师突然下跪。在外界看来谭老师这番举止简直让老师的颜面扫地,从古至今,教师这个职业一直被升华,美化。教师被誉为是蜡烛,蜜蜂,园丁,正是在这些美词佳句的冲击下,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有些教育界人士和舆论大力倡导"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学生是上帝",等有失偏颇的教育信条,信奉"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批评和惩罚。因为一味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所以一旦师生之间发生冲突,不管事情的起因如何,社会舆论的天平首先倒向学生一方,而校方和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作出保护学生的姿态而首先惩处教师。所以,与老师发生肢体冲突的这位湖南学生才说出"教师应列入服务行业"这样的话

无论“杨不管”事件还是谭老师下跪事件,我认为都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对教师的尊重还不够,现在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孩子越来越难管。有的老师形容说:“如今的学生犯了错误是豆腐掉在灰堆里———吹,吹不得;打,打不得。”而社会对教师多要求尽责,少强调尊师;多要求奉献,少强调权益。一些老师抱怨说,出了点事,一般不敢追究学生的责任,学校领导只挑教师的问题,老师只能忍气吞声。细想起来,尊师是尊重老师,也是爱自己的孩子。尊师绝不是对老师颐指气使,而是尊重老师的工作,让老师全身心投入到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育人才的事业中。今天有的学生和家长动不动对老师提出要求、责难、甚至是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