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具体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6
/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具体 途径

王道清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泰安 271500

摘要:近年来,在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职业技能、生活习惯、文明素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注重培训短期基本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已无法适应当前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亟需加强与升级。现代学徒制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学习方式等现实需求方面有很好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引言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建设也飞速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取得傲人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其中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再就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尤为明显。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促进与发展的途径。

1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分析

1.1剩余劳动力年龄偏大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剩余劳动力人群的年龄主要都是在40岁以上,占总剩余劳动力人数的一半左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教育的普及,使年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而且,由于年龄的偏大,其在选择职业范围时相对较窄,在学习新的技术上也不如年纪较小的人快,阻碍了这部分劳动力的就业,使其在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及时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成为相关政府部门需要重要解决的问题。

1.2整体素质偏低

在所有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由于在以前不注重学习教育,使其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偏低,主要是以中、小学文化水平为主。其中绝大多数没有一技之长或是专业技能,更没有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然而,在当下适合这类人群的工作岗位却变得越来越少,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很多困难。

1.3思想观念的守旧

虽然我国农村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革,但是还存留很多封建思想,导致其在外出就业上不愿意承担就业风险。而且很多农村人们认为外出就业如果找不到高工资的工作,那么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太过高昂,并且在照顾家庭方面也不够方便,使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出就业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高。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推进途径

2.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推进相关法规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保障。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不仅需要城镇劳动力的参与,更需要农村劳动力的参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体系,让他们更好的享受到城市医疗以及教育上的资源,保障农民工合理合法的利益,是城市吸引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劳动力市场也要奉行公平公正的理念,让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公平竞争,自主择业,开放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空间,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服务体系,让农民工在城市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更有尊严和更有安全感的工作生活。

2.2多措并举提升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力素质与就业技能

要创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采用不同的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可以采用业余培训与正规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探索半工半读的方式进行培训以解决受训农村劳动力的后顾之忧。在授课方式上,要将理论的讲授与现场的实际操控结合起来,重在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掌握实际的操控技能。政府部门要积极探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和补贴的制度,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培训,掌握专门的职业技能。地方政府要加强农民工就业指导,跨省区劳务合作,加强驻外劳务机构建设。政府部门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机构采取相应的扶持性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上,增加更多的满足农民工技能学习需要的培训机构。

2.3切实推动农民市民化,为农民落户城镇积极创造条件

城镇尤其中小城镇要加快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积极鼓励农民进城落户。以地级市为基本单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农村劳动力迁移落户城镇的范围从县一级扩展到地级市,逐步建立地级市范围的人口自由流动制度。要向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向农民工子女提供同等的教育卫生条件,使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城乡居民平等的权利和实现城乡居民福利待遇的均等化,基于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城镇居民应有的各项待遇。全面放开中小城镇落户的限制,凡是农民家庭愿意到中小城镇落户的都可以自由的到中小城镇落户。同时为了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到中小城镇落户,自然要充分保障这些落户农民原有的各项土地权益,同时建立健全这些城镇落户农民的各县福利待遇,并为那些在城镇落户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帮扶措施。以就业带动农民进城落户、以更高的工资收入吸引农民进城落户,以更优越的生活条件,鼓励农民进城落户。

结语

总之,只有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民工的知识基础、文化水平、兴趣需要、家庭状况和工作时间等诸多因素,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把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集体培训和个体培训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合理运用,才能保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任务得以落实并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朱亚东,杨宁生.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04).

[2]李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与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02).

[3]刘雪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01(02):81-86+136.

[4]贾振方,郭芳瑞.鹤壁市实施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8,04(07):29-31.

[5]殷建.实施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分析[J].市场研究,2018,02(0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