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城市交通规划与道路工程技术优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6
/ 2


浅谈中小城市交通规划与道路工程技术优化设计

王松

四川三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我国各个中小城市中交通压力的增长,导致经济发展滞后。如何完善中小城市的交通规划,并且将道路进行优化设计,成为了中小城市的主要研究方向,能够帮助中小城市的规划布局更加具有现代意识,并且在时代的浪潮中,维持中小城市的稳定,从而促进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中小城市;交通规划;道路工程技术优化设计

引言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群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车辆的增加城市道路的建设需求加大。与大城市相比较,我国的中小城市道路设施仍然存在着组多问题。因此,为了加快对中小城市道路规划的完善,需要不断提升中小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水平,实现中小城市道路规划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

1中小城市的交通结构特征

由于中小城市规模小,居民出行次数增加,中小城市的人均出行次数一般要大于大城市,且中小城市居民出行大多数是就近范围的,一般有回程,出行次数较大。出行中慢行交通仍是主要的出行方式,步行交通的分担率通常为40%左右,而步行加非机动车的分担率可达60%~70%。由于中小城市的发展规模和财政能力有限,公共交通发展较为滞后,公交吸引力不足,通常公共交通的分担比例较低。在中小城市中对电动车非机动车的使用限制较小,电动自行车具有便利、快速、使用成本低、可载人载物等优点,更适合中小城市的道路环境和出行需求,因此自行车和电动车等非机动车出行比例较高。电动车的违规行驶已成为城市交通事故主因。近年来,随着小汽车购置成本的降低,中小城市的小汽车保有量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相应的小汽车分担率也不断提高。城市自身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出行分担率的影响也比较大,以恩施市为例,由于该城市为山地城市,城区道路纵坡比较大,不适宜非机动车出行,超过步行范围的出行由公交方式承担,造成公交出行比例较高。


2中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

2.1中小城市客运交通模式

在社会的发展当中,科技成果突飞猛进,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汽车行业在近些年来成为每家每户所必备的出行工具,为人们提供良好而舒适的代步方式,并且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趋于成熟,在现代城市的发展当中,成为了经济支柱,所以在中小城市的客运当中,同样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方式,并且由于汽车的购买能力增加,在城市的干道上面所行驶以及停放当中,势必会对相对狭窄的城市空间造成一定的压力,并且一旦停放存在违章问题,就会导致城市的交通被阻碍。在中小城市当中,政府鼓励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效避免交通压力,同时,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应对违法停车行为严格执法,防止为规避收费而不将车辆停入停车场位造成道路堵塞。

2.2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

中小城市的交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城市之间的各类交通工具使用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中小城市对于交通规划一旦存在问题,就会对非机动车通行的方式造成安全隐患,不利于中小城市的社会稳定。相比于机动车,非机动车的通行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对于人们的伤害也更加明显,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中,无论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所采用的自行车通行,或是餐饮行业的发展当中大量存在的送餐人员骑行的方式,都是城市之间所日常通行的情况组成,大量的非机动车所需要的空间成为了城市交通规划的难题,本身较为狭窄的道路,不能保障通行的顺畅,在设计当中,如果将道路的两侧作为非机动车道,又会造成机动车通行受到阻碍,另外一些违法运营的车辆,类似三轮车等载客的情况屡有发生,都成为了中小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成因。

2.3符合汽车时代的路网规划

路网规划设计应当符合时代的特性,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以达到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的目标,所以在新时期下,路网的规划设计应当以汽车的通行状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多元化交通方式所组成的城市系统。在中小城市的路网规划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整体布局,并且结合周边建筑以及环境为路网进行妥善安置,在规划当中以私人汽车为主导,完善汽车通行规划,在商业区域或是教育区域,所规划的路网应当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学校附近,应当以保障学生的安全为主,汽车应当设置合理停放位置,为交通道路提供更加通畅的环境,在商业区域内,应当注重于步行街与机动车道的和谐统一建设,机动车不能妨碍人们的正常通行,并且步行街区域严格禁止机动车驶入。

3中小城市道路工程技术优化设计

3.1推进“三方五阶段”机制实施

在中小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质量,是保证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为了进一步的提升中小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需要做好三方五阶段的机制控制工作,并以此为依据实施中小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三方指的是中小城市道路规划的业主单位、道路规划设计单位和本土的规划设计单位。五个阶段指的是道路规划的立项阶段、道路规划的筹划阶段、道路规划的方案实施阶段、道路规划的成果阶段、道路施工的维护阶段等。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外地部门承担的情况,通过让单位的参与能够进一步的发挥规划人员情况熟悉等优势,提升中小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可行性。

3.2优化区域交通流组织

构建区域交通微循环。支路建设应用不足,城市交通过分依赖主干路、次干路,是不少中小城市交通的普遍问题。中小城市应视情在交通流密集区域通过在几条支路上组织单向交通,避免对向行车冲突,减少平面交叉口冲突点数和交织点数,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这种方法以相邻或相近的几条道路组成区域交通微循环,能够有序组织区域交通流,减轻交通拥堵,提高行车速度,减少交通事故。

3.3推广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的应用

中小城市的问题在于市内公共交通需求不大,难以带动“大公交”体系。国内外实践证明,公共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而轨道交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污染少、快捷方便和单次运输量较大三个方面,与中小城市交通具有的特点和需求相符,也就是说,对轨道交通进行合理应用,能够使大部分中小城市目前存在的交通问题,例如噪音污染、交通拥堵或是尾气大量排放,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对城市交通进行规划时,以满足基本要求为前提,尽量提高轨道交通的使用率,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对轨道交通规划进行整体把握,将其与地标建筑、道路枢纽相结合,保证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提高出行具有的便捷性。公共交通的优势主要是比轨道交通更加灵活,另外,针对城市道路情况提出的要求相对宽泛,因此,在完成公共交通的布局规划工作时,相关人员应当以中小城市的规划为立足点,以道路结构为依据,对公交路线进行调整,保证路线覆盖率得到应有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公交站点加以优化,保证人们能够通过乘坐公交的方式,到达城市中自己想去的任意地方。

结语

中小城市的道路规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设计当中,应当更加突出城市的风貌,不仅要解决人们的需求,还应当为建设美丽城市做出一定的基础保障,才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鲍莉芳.可持续发展下城市交通规划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166.

[2]郭万寿.中小城市道路交通优化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3]马利霞.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中小城市交通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