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病人疗效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情志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病人疗效的价值研究

陈肖肖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 合肥 230041

摘要:目的 评价情志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情志护理。利用焦虑评分量表(SAS)和抑郁评分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心理情绪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情志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情志护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

脑梗死,也称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不同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局部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性的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常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恢复慢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开始关注脑梗死后患者情感障碍,主要包括脑梗死后的焦虑和抑郁。因此,为更好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情感障碍,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合理的情志护理措施,观察情志护理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4.47±6.21)岁,小学文化程度以下23例,初高中12例,大专及本科以上5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5.78±9.49)岁,小学文化程度以下24例,初高中12例,大专及本科以上4例。两组患者性别构、平均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基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人员资料:选择护师及以上职称,护理工作3年以上经历,对工作的热情,使患者感觉像家一样温暖,亲密和舒适,使其消除陌生感的忧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病情,辅导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康复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整理治疗信息,指导患者及家属明确并发症的护理和功能康复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规范。(2)预防并发症,制定饮食方案预防营养不良,并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协助患者进食,避免患者在进食期间误吸。做好患者大小便护理,保持病床清洁干爽。合理使用护理,减少因长时间卧床休息而形成的褥疮,并及时身,确保同一位置不能维持2小时以上。(3)给予治疗宣教、心理支持、语言疏导等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情志理论进行心理干预。首先,通过语言交流与患者建立心理沟通,分析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状态和性格,通过语言交流消除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情绪调节的原则须遵循体贴,人文关怀和避免刺激的原则。具体的情绪调节方法包括说理开导法、释疑解惑法、宣泄解郁法、移情易性法、以情胜情法、顺情从欲法、平和七情法。

1.3评价方法

(1)情绪评价:采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2)依从性:分为1)完全依从:患者能完全遵医嘱配合治疗、服药和康复训练;2)部分依从:患者需医护人员或家属监督才配合治疗、服药和康复训练;3)不依从:患者不能完成每天的治疗、服药和康复训练。总依从性=部分依从+完全依从。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依从性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焦虑程度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SDS护理前 SDS护理后 SAS护理前 SAS护理后

观察组 40 68±10 55±8 60±8 45±7

对照组 40 70±11 63±9 59±8 50±9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性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观察组 40 22 55 14 35 4 10 36 90

对照组 40 17 42.5 14 35 9 22.5 31 77.5

3讨论

在脑梗死的康复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是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可以显着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患者背景不同,心理状态不断变化,使得施护过程难度相对较大。因此,目前相对缺乏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心理护理内容主要发生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的口头交流中,缺乏一定的沟通思路。情志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表达,姿势,态度,行为和气质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担忧和烦恼,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的早期康复。护士应首先根据患者的行为表现进行心理评估,并注意在临床护理,观察和对话中收集患者现有或潜在的情绪因素进行心理评估。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情志护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笔者认为,情志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是对护理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整合护理概念的运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潘佳妮.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2):15-18.

[2]张宝玲.脑梗死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14):196.

[3]李冰,胡日光,姜艳艳.脑梗死患者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3):91-92.

[4]包玉涛.综合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及焦虑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9):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