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点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点认识

苏军

万源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达州 636350

慢性乙型肝炎(CHB)为全球性病症,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全球每年该病症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们早期针对该疾病已采取治疗措施,受各类因素影响,对其全面性缺乏正确认识。中医药治疗该病症进程中,对其疗效不能仅止步于化验指标,而需将其核心置于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中医药主要以辩证论证为主,但辩证分型并不能将替代辩证论治,需将其核心病机予以明确,将辨病论治与辩证论治联合,其自身特征局限,阻碍询证医学探究,中医药在治疗该病症中存在利弊,应加以考量。

  1. 中医病因病机

立足于中医层面,慢性乙型肝炎多由湿热疫毒入侵,机体缺乏正气,难以将其邪毒进行抵御,多因情志、饮食、精神疲劳等诱发。该病症病机特征主要以湿热疫毒为主,湿阻气对机体脾影响较大,长期以往致使患者肝肾出现阳虚症状。该病症主要是肝受损,长伴有肾、脾等受累,属于虚实交错。基于该病自身特征,病情具有一定复杂性,且病情交错短期难以内治愈,需将湿、热、淤、毒与肝、脾、肾关联予以明确,该病症迁徙演变周期较长,高达数年甚至数十年,采取治疗时需遵循纠正及去除邪恶,不仅需将阴阳等功能予以调节,而且需将气血、脏腑等功能恢复。

  1. 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而言,对其诊断及症候分类,均需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肝胆湿热证。此类患者主要以大便粘稠,不喜油腻,呕吐恶心等。同时舌苔色泽较黄,脉搏较为细滑。②肝郁脾虚证。该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不佳,进食较少,且身体乏力,大便溏泄。③肝肾两虚证。该类型主要以劳动过度病情较重,且腰部与膝盖较为酸软,时常口渴,夜晚多梦难寐,舌苔较少。④淤血阻络证。患者面色较为暗沉,口干但未有饮水欲望,舌苔存在部分瘀斑。⑤脾肾阳虚证。患者害怕寒冷,面色较为苍白,进食较少,下肢存在一定浮肿,腹胀大便溏泄。

4.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

4.1辩证论治方案

根据中医药相关治疗临床文献,结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辩证标准,根据其症候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首先,针对肝胆湿热证,主要以清热利湿为主。其药方不仅包含栀子、滑石,而且涉及连翘、茵陈,其中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疗效,而连翘拥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疗效。其次,肝郁脾虚证,主要遵循健脾疏肝原则。药方中不仅含有当归、白术,而且用拥有茯苓及薄荷,其中当归具备补血活血,白术具有补气健脾功效,茯苓拥有养身安神效果,薄荷在消炎止痛、提升醒脑效果显著。此外,肝肾阴虚证。主要以滋补肝肾为原则。药方中包含药材较多,主要涉及麦冬、生地、石斛等,其中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成效,生地拥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成效,石斛具有滋阴清热等成效。最后,针对瘀血阻络证及脾肾阳虚证。以活血通络、补肾健脾为主。淤血阻络药方中包含红花、单、参、泽兰,其均具有活血通精、散淤止痛功效。脾肾阳虚证,其主要包含党参、干姜、桂枝等,均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疗效。

4.2中成药治疗

4.2.1根据西医适应症选取用药

根据患者实际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首先针对病毒抑制,包含药物较多,譬如苦参素制等,其具有较佳的抑制病毒成效。其次,抗肝脏炎症药物主要包含五味子制剂、甘草酸制剂、垂盆草制剂等,其中五味子制剂主要以丙素、乙素,可不同程度对肝细胞内转氨活性抑制,增加肝细胞解毒能效;甘草酸制剂,拥有抗过敏、保护肝细胞作用。最后,不仅拥有良好的调控免疫功能,而且在延缓或逆转肝纤维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

4.2.2根据中医证候选取中成药

4.2.2.1肝胆湿热证常用药物

针对肝胆湿热证其常用药物包含多种,不仅涉及叶下珠胶囊、苦参素胶囊,而且包含乙肝清热解毒冲剂、垂盆草冲剂、当非利肝宁胶囊。其中叶下珠胶囊而言,其核心能效为清热解毒、去湿利胆,适用于存在腹胀、恶心、便溏患者,根据研究调查表明,该药物可切实将患者肝功能改善,降低患者病症复发率。苦参素胶囊具有清热燥湿功效,在临床实践中其可将乙肝病毒抑制。乙肝清热解毒冲剂,其包含药材较多,不仅包含甘草、菊花,而且涉及土茯苓、虎杖等构成,在治疗清肝利胆方面具有较佳成效。临床上患者复用垂盆草冲剂,可改善患者恶心、乏力等表现,拥有较佳的保肝将酶作用。

4.2.2.2肝郁脾虚证常用中成药

首先,应用肝苏颗粒可切实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同时促进肝功能恢复,拥有较佳的保肝降酶成效;其次,九味肝泰胶囊,其构成成分包含三七、大黄、山药等,可将患者食欲不佳、腹胀、情绪烦闷等缓解,同时在各项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最后,逍遥丸,其主要成分为当归、茯苓、薄荷等,拥有较佳的疏肝健脾成效,治疗患者头晕、食欲不佳等。

4.2.2.3肝肾阴虚证常用中成药

针对肝肾阴虚证而言,治疗最佳药物主要包含两类,即六味地黄丸、枸菊地黄丸,其中六味地黄丸包含成分较多,譬如牡丹皮、茯苓、熟地黄等,根据研究实践表明,该药物对可将患者临床表现改善,增强肝功能。而枸菊地黄丸与六味地黄丸相较,其构成较为相似,但枸菊地黄丸中,包含菊花与枸杞子,拥有较佳的康乙肝病毒及肝纤维成效。

4.2.2.4淤血阻络证常用药物

针对淤血阻络证常用药物较多,主要包含以下几类:①复方鳖甲软肝片,主治成效为化瘀解毒、益气养血等,包含成分涉及三七、党参、紫河车等,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具有良好的治疗成效。扶正化瘀胶囊,构成成分为单参、桃仁、五味子等,具有良好的益精养肝成效。安络化纤丸,主要治疗肝脾两虚症状,且在临床上可改善患者纤维化症状。

4.2.2.5脾肾阳虚证常用中成药

治疗脾肾阳虚证,核心药物为金匮肾气丸,其成分包含地黄、山药、茯苓等,主治能效为化气行水,适用于腰膝酸软、肾虚水肿等症状,具有较佳的抗慢性乙型肝炎作用。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核心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且具有一定持续性,导致机体肝脏出现不同程度坏死,该病症具有较强的传传染性,患者以乏力、食欲不佳、厌油腻等症状,伴随患者病症不断演变,可导致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等,中医治疗该病症具有较佳成效,需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将其划分明确证候,进而给与针对性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