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抢救护理风险因素及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抢救护理风险因素及应对

罗如顺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813000

摘要:目的:系统性探讨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抢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结合总结性材料提出有效的因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院前出诊的118例患者急救时出现的不同情况,分析其原因。结果:院前急救护理的风险主要由于工作突发性强,人员应急应变能力不同,护患交流顺畅与否,知情同意告知详细与否,仪器设备是否备全,车辆和车载因素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特征。结论:针对危急重症患者妥善处理院前抢救护理风险,增强问题意识,增强急救质量可极大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抢救;护理风险;应对措施

引言

院前抢救是对危、急、重症患者在进入医院前进行救护,通常是从事专业急救的医务人员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现场急救、分诊分流、转运和途中监护服务的医疗活动。护理人员需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以抢救病人为己任;拥有良好管理协调能力,准确及时遵医嘱使用清酒器械和药品;掌握扎实护理医学知识,能根据各专科疾病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分析解决问题;熟悉各种抢救技术如环甲膜穿刺术、气管插管、简易气囊、妥善进行止血包扎和固定搬运,心理素质强,精力充沛。

1 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抢救的特点

一是社会性和随机性强,因院前抢救涉及社会各方面,已跨出了纯粹医学领域所以社会性强;因病人呼救无时间限制,病情种类多样化,重大事故或灾害发生时间及地点未知所以随机性强。二是紧迫性强,院前抢救患者基本是急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需要紧急处理,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恐惧焦虑,要求送医救治愿望迫切。三是流动性大,院前抢救一般在急救医疗服务区域内活动,急救地点则分散于区域内各角落,患者动态去向不固定,有特殊需要者可能跨行政医疗区域分管范围。四是急救环境差,现场条件不明,救护设备仪器使用受限,患者病史不详;搬运时车辆震动、机器声响和路途颠簸常给必要检查和治疗工作带来困难,有时甚至造成病人二次伤亡。五是病症呈多样化表现,急危重症患者疾病种类涉及临床各科,未经筛选的急危重症者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做好病种初步判定和处理。六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在院前抢救现场,一般没有充足时间来给医护人员进行病情鉴别,主要任务是对症抢救,使病人初步脱离生命危险。七是体力消耗大,院前抢救需随身携带急救箱,既能救治病人也能指导和帮助搬运病人,拥有足够精力应付颠簸路途和复杂现场。

2 资料分析结果

急危重症患者主要护理风险因素中,护理不当的类型有业务能力不足和执行力不足,分别有20例和14例,占比为17%和12%;非护理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因素主要有急救管理制度缺陷、急救设备不到位、现场风险评估不足、护理记录缺陷、与家属沟通不当等问题,分别有9、6、21、6、4例,占比分别为7.6%、5%、17.7%、5%、3.3%。特别是护理人员的个人心理素质强弱关系到人为风险因素的增加,一些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不足的人员,容易在危急环境中手忙脚乱,耐心下降,服务质量不高。高危人群的护理风险分别是心肌梗死、机械性损伤、农药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一氧化碳中毒,分别有27、21、14、16例,占比分别为22.8%、17.8%、11.9%、13.6%、13.6%。

3 应对措施

进行院前抢救的原则是:第一及时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先使患者复苏然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再轻伤;第二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第三急救和呼救同时进行;第四争分夺秒,就地取材;第五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第六搬运和医护相一致;第七加强途中监护并记录病情发展。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进行现场评估,观察现场有无危险因素存在,查询病人受伤的线索,保证安全。其次进行病情评估,判断患者的清醒程度,若对患者进行呼唤和轻拍均无反应,对婴儿拍打足跟或掐捏其上臂不哭泣则断定其无意识,一旦确定患者神志昏迷则立即呼救,请求援助;判断患者气道是否畅通,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症状存在,必要时清除其口腔内的异物,佩戴有假牙托者需要取出;判断患者有无呼吸,维持开放气道的位置,以耳贴近病人口鼻,头部偏向病人肺部,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以面部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以耳听患者呼吸道有无气体流通声音,前后观察时间间隔在5秒左右,判断伤病员有无脉搏,触摸成人患者的桡动脉或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或搏动强弱;婴儿则可通过触摸其颈动脉或腹股沟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及强弱,对没有呼吸脉搏及微循环者需要立即心肺复苏。再次,对患者进行分检,分检过程遵循边检边抢救的原则,由经验丰富且组织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统筹安排,分检时长控制在1-2分钟。简单询问患者病史,患者自述症状和既往史,或查看健康资料册。对患者进行体征观察,询问病史同时,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观察伤病员的阳性体征。进行全身检查,包括心脏、腹部、脊柱脊髓、头颅、骨盆、四肢、动脉、神经、呼吸。有多名患者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分类卡管理,根据其伤情严重程度,确定诊疗程序和过程。卡片项目包括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和用药等。绿色卡片表示轻症、黄色表示重症、红色表示危重症、黑色表示死亡,将卡片挂于伤员左胸衣服上。最后转运途中根据运输工具和伤情摆好病员的体位,确保体位的合适和舒适。担架在行进途中,要保持伤员的头部在后,下肢在前。若有脊柱受伤的患者应保持其脊柱轴线稳定,对已经确定颈椎创伤的患者最好用颈托保护颈椎,待固定完好后再行搬运,运送前检查地面平整度,救护车尽量平稳,避免病人病情加重,出现坠落。转运途中需要加强生命支持性相关措施,保持各种管道妥善固定且通畅。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面色的变化情况,有无出血并持续给予心电监护,途中一旦出现窒息、呼吸停止、抽搐等紧急情况,应当停止搬运,立即进行急救处理,转运途中做好有关抢救、观察、监护等有关医疗文件的详细记录,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4 规范管理

在每次院前抢救之后,医护人员应对抢救资料进行总结记录,改进医院急救管理体系。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模式可以为集中培训、小组培训、实战演练等。聘请专业讲师进行统一技能授课,结业时采取严格的测评方式。对实习人员来说,最好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带领指导,建立相应考核奖惩机制,端正其工作态度,督促相关急救规则落实,使其充分认识到急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激发其应急应变和临场发挥能力。急诊科要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清点和物资补充,确保供大于需。每次出诊结束后,对急救设备进行消毒和清点回收,以备下次使用。

5 结语

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抢救护理过程中时间紧迫,受现场条件和设备调度限制,容易出现意外风险情况,加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不清楚,医护人员能力差异参差不齐,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护理风险成倍增加。为此必须做好日常准备,多演练多总结才能有效提高院前抢救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红娟.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抢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2):116.

[2]李云,马芳芳,孟锦萍. 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抢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分析[J]. 母婴世界, 2019(1):279.


作者简介:罗如顺(1991-),女,青海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