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的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浅谈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的问题分析

左玉洁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内镜检查时机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60例患者资料按照行内镜检查时机分为0·6h检查组和6~24h检查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因检出率、住院天数和再出血率;结果:0~6h检查组在病因检出率、住院天数和再出血率方面均显著优于6~24h检查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方面有显著优势,在6h之内进行内镜检查并治疗的不仅能提高早期病因检出率,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的常见危急病症,多是由于患者消化系统中的食管、胃部、胆囊等部位发生病变而引发出血,该病发病迅速且危险,一旦出现失血性休克则随时危及性命,死亡率较高,在老年群体的比率更高[1]。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和静脉曲张导致的出血,临床诊治的过程中能否及时有效地确诊病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是提高病治疗的效果和降低出血复发率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对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式分析,以探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的有效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均源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计60例。研究对象中有男性患者41例,年龄范围在21~69周岁之间,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在29~61周岁之间。将所有病例按照内镜检查的时间不同分为6h内进行内镜检查组30例和6~24h内进行内镜检查组30例。两组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呕血、便血、腹部疼痛、头晕等症状,通过血常规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等临床检查发现患者存在血红蛋白蛋白数量下降、血压降低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排除标准:排除其他部分出血或不能明确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

1.2研究方法

通过资料的回顾式分析,对60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0~6h检查组中的病例均在入院6h之内进行了内镜的检查和治疗,6~24h检查组中的病例均在入院6h之后至24h之内进行了内镜的检查和治疗。

内镜下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喷洒法、药物注射法、金属钛夹法和联合止血法。

药物喷洒法是将硫糖铝混悬液、去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相应的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喷洒在患者出血的病灶部位;

药物注射法是将肾上腺素和氯化钠注射液按比例配置,在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灶的周围进行注射;

金属钛夹法是将医用金属钛夹箍紧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灶周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联合止血法就是将多种止血方法联合使用。

在进行内镜治疗之后对患者进行补液护理,同时使用抑制胃酸和保护消化道黏膜的药物来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大便情况、临床症状等治疗进行观察。

1.3观察标准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在胃镜检查下的出血病因,止血治疗后出血复发率和住院天数。

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判断标准为胃镜之下出血消失,患者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消失。

止血治疗后出血复发的判断标准为内镜治疗之后患者出现了呕血或者黑便或者是血压下降、血红蛋白指标下降的症状,经内镜发现再度出血。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应用对所得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取均数卡方检验的方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病因检出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因检出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病因检出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明确出血原因

未明确出血原因

确诊率

0~6h检查组

30

29

1

96.7%

6~24h检查组

30

21

9

70%

Χ2


10.870

P


<0.05

从表1可以看出,0~6h检出在病因检出率方面高于6~24h检查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出血复发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出血复发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出血复发率对比

组别

例数

出血复发率

Χ2

P

0~6h检查组

30

10.1%


11.08



0.010



6~24h检查组


30


18.2%

从表2可以看出,0~6h检出在出血复发率方面明显低于6~24h检查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住院天数,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对比

组别

例数

住院天数

T

P

0~6h检查组

30

5.10±1.52


-3.070



0.006



6~24h检查组


30


7.00±2.04

从表3可以看出,0~6h检出在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低于6~24h检查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急病症,在临床诊断治疗的过程中消化内镜的应用非常重要[2]。消化内镜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和核心标准,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情况和选择治疗方法,尽早开展消化内镜的诊治能够抓住对患者病变部位分析和判断的时机,若内镜检查时间延后,则患者的胃粘膜在自动修复之下会影响医生对患者出血部位、出血情况、病变情况的分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尽早进行消化内镜诊治能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3]。在本文的研究中发现,在患者入院后尽早开展消化内镜,将消化内镜的应用提前在0~6h之间,能够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检出率,为医生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此外,在0~6h之内就完成了消化内镜诊治的患者,其治疗后的出血复发率更低,这是由于早期进行胃镜下的治疗能够及时止血,延缓患者的病情恶化进程。因此,0~6h之内就完成内镜诊治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低于6~24h的患者,既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又避免了过度医疗,帮助患者减轻了治疗的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春玉,王立敏.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思路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2):79-81.

[2]杨士贤,董丽凤.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检查对患者病因诊断及治疗转归的积极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S1):61-64.

[3]郭慧丽,张永潮,翟精荣.关于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不同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04):43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