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模式冶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中医全科模式冶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蒋衡

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卫生院,邮编 401335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中医全科模式冶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展开分组探讨。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35例)采取中医全科模式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P<0.05)。结论 中医全科模式冶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全科模式;临床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以及食欲不振等,若不给予充分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干预,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引起其他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甚至于致癌,极其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在临床中,不同的治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治疗结果,因此,为研究中医全科模式冶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此次特从我院抽取70例患者展开分组研讨,详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将我院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展开分组探讨,各组占3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如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皆处于22-65岁的区间范围,平均为(43.62±7.71)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皆处于25-70岁的区间范围,平均为(44.05±7.82)岁。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P>0.05),研究结果具有临床探讨价值。经确认,本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许可。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2];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消化系统其他疾病合并症的患者;精神疾病史患者;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相关药物过敏史患者;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疗法,主要选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还有选择雷尼替宁、西咪替丁等药物进行抗栓治疗,此外,还有选择地诺前列酮、铝碳酸镁等药物进行胃黏膜保护治疗。

观察组采取中医全科模式治疗,可选择中成药温胃舒胶囊、阴虚胃痛冲剂、胃康灵胶囊、三九胃泰养胃舒胶囊等,还可自拟药方黄芪建中汤进行中药汤剂治疗,组方药包括:甘草3g,生姜、高良姜各5g,白芍、香附、红枣各10g,黄芪12g等,具有其他症状如腹痛腹胀,还可增加佛手、延胡索等进行辩证治疗,水煎服,1剂/d,2次/d,分早晚服用。此外,多对患者讲解相关病理性知识,使其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自我预防护理意识。叮嘱其在出现胃痛、胀气、反酸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提供一些综合康复指导,例如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多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给消化系统造成负担,按摩足三里等穴位来刺激经络,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和情志护理,缓解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并通过电话随访定期了解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使其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或消失,经内镜检查发现各项体征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经内镜检查发现病理性组织范围减小;无效: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异或病情加重,经内镜检查发现各项体征指标明显异常[3]。临床治疗总体有效=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年龄)和计数资料(性别、临床治疗总体效果),两种资料对比分别采用t和x2检验,分别以(6053040bd8f68_html_e5143fd98da149bb.gif )、(n,%)来表示,结果对比(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0.00%,数据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1:

1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体有效率

观察组

35

16(45.71%)

17(48.57%)

2(5.71%)

33(94.29%)

对照组

35

13(37.14%)

15(42.86%)

7(20.00%)

28(80.00%)

χ2

-

1.513

0.657

9.114

9.114

P

-

0.219

0.418

0.003

0.003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特征有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常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出现不典型的某些增生特征。就目前的临床资料表明,其致病因素不确切,但大致总结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其他还与胆汁反流、非甾体抗炎药、酒精摄入、免疫下降等相关,若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有发生癌变的风险[4]。由此可知,及时研究出安全有效治疗该病方式的重要性。

目前,药物是该病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式之一,就西药治疗分析,常见的抗感染、抑酸、胃黏膜保护等治疗药物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药物依耐性较高,即停药可能发生病情反复,其远期疗效不够理想。而中药药性相对温和,毒副反应也较少,例如本黄芪建中汤的方药甘草、生姜、黄芪、红枣等药物皆具有显著的养胃健脾、补气血、止痛的功效,尤其是主要君药黄芪可增强人体内网状内皮系统中吞噬功能,能够起到扩血管和加快蛋白质代谢的作用,可快速消除病理性组织[5]。此外,中药治疗相对于西药,具有良好的培本固原效果,在控制病情的同时兼顾养胃作用,弥补了远期疗效不理想的缺陷。并且中医全科治疗不仅涵盖了中药治疗,还包括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穴位按摩、心理疏导、情志护理等,在用药的同时还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疾病预防护理意识,能够在药物之外通过饮食来配合调理修复胃粘膜损伤,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临床症状,通过心理疏导、情志护理等来稳定其治疗心态。依据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效果更优,数据对比(P<0.05)。

综上,中医全科模式冶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有保障,经鉴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张希倩.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019(085):107+109.

  2. 周梅恺. 胃镜下黏膜形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价值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 33(05):124-126.

  3. 朱伟荣.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11(05):52-55.

  4. 刘剑锋. 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比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07):763-765.

  5. 杨旭娟.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 007(01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