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8
/ 2

分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钟晓凤

绵竹市人民医院 四川绵竹 618200

摘要:目的:就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在其护理中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结果:通过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干预,患儿各指标呈良好趋势,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较低,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发挥的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效果

一般而言,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复杂无法预知等特点,极易出现相关并发症,通过对患儿已存在,抑或是潜在的危机病症进行准确的识别、判断,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措施,以促进预后效果的 改善,减少病死率[1]。本文主要就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儿占比较大,男女患儿例数分别为17例、13例,年龄范围为7个月至6岁;观察组的男性患儿同样多于女性患儿,例数分别为19例、11例,年龄范围为6个月至8岁。在研究开始前,患儿监护人已提前知晓了相关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患者的一般 资料予以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在实际的护理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百姓话,落实吸痰及呼吸道干预,避免呼吸不畅等情况的出现,必要情况下,可应用呼吸机,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面罩,落实感染预防,严格遵医嘱指导患儿用药,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好对症处理等;观察组则是以常规护理为前提,应用儿童早期评分干预,标准:各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无异常的为0分;有嗜睡、心率超出限值、皮肤无光泽等症状的为1分;有困倦、容易激惹、心率超出限值、胸壁中度塌陷等症状的为2分;处于昏迷、昏睡状态,且疼痛刺激明显下降,有皮肤发灰、胸壁重度塌陷等症状的为3分及以上。护理操作: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对患儿的意识、循环、呼吸三项指标进行收集,之后在基于相应评分标准前提下,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预警评分为2分的患儿,要及时评估患儿的意识、体质、呼吸情况,查看呼吸道有无分泌物,询问患儿有无疼痛等,仔细记录出入量;预警评分为3分者,要增加相关指标评估次数,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力度,建立静脉通道,每30分钟予以一次体征监测,将患儿的情况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并落实吸氧、吸痰等干预,建立人工气道;对于评分高达4分及以上的患儿,需及时送入重症监护室,完善抢救准备工作,包括抢救器材、药物等,严格监测患儿的意识、瞳孔等,如有必要,需立即予以心肺复苏处理[2-3]

(3)观察 指标

在两组患儿护理中应用不同干预后,要注意对患儿病情的观察,观察其ICU停留、住院时间,抑或是有无出现不良事件等,仔细记录。

(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则分别由t、X2完成,经有效检验后,如若数据P值癌0.05范围,则表示满足了统计学条件。

2、结果

(1)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

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后,观察组患儿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依次为(6.47±1.08)d、(13.63±2.38),反观实施常规干预的对照组则未达到理想化,患儿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依次为(9.05±1.15)d、(18.14±2.63),经比较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

(2)不良事件

观察组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后,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较低,仅出现1例心率失常,占比为3.3%(1/30),反观实施常规干预的对照组则未达到理想化,心搏骤停及心源性休克各2例,占比为13.3%(4/30),心律失常的有3例,占比为10.0%(3/30),经比较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

3、讨论

与成人相比,小儿气道还未发育完全,其气道较小,呼吸调节功能较差,如若发生感染等情况,就极有可能导致危重呼吸系统疾病的出现,受病情变化快等因素的影响,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难度,如若护理人员因工作繁重等没有及时的发现患儿生理指标的变化,就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常规护理主要集中在基础护理等方面,在对患儿病情进行判断时,护理人员大多是凭既往经验、个人直觉等,存在一定的护理缺陷,从而就会降低护理的规范性及科学性。护理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可实现将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通过对患儿各项症状变化的良好,有利于护理人员更为直观的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从而合理、准确的对其病情变化进行判断,提高了护理的科学性,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在实际的护理中,以儿童早期预警评分为前提,对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及时处理患儿的病情,在预防不良事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4]

通过本研究可发现,通过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干预,患儿各指标呈良好趋势,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较低,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说明,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发挥的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靓,卢华萍.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 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9,48(19):3321-3324.

[2]凌芳.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在急诊留观室危重患儿 中运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9,17(21):2594-2597.

[3]刘梦思.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评估中的应 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9,51(0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