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苏海燕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海秀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理论逻辑性和数学抽象性都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从形象到抽象性向逻辑思想模式转变的关键阶段,在对数学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能力还不够全面,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展显得十分必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掌握各项数学基础知识和其中的知识难点和学习重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转变教学模式出发,提出了一些有效促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备课效率。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但是就当前小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够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不适合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了适应新教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摒弃现有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

1.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教改的教学要求目前教学现状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善,但是有些教师受长期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形式还比较的单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重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沉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敢用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愿与教师沟通互动,进而影响教学结果。加之教学手段过于陈旧,不少教师还在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另外,教学环境的缺失导致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吸引,为了约束学生能够认真听讲,采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学生,导致学生害怕老师,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建议

为了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高效的开展,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彻底抛弃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更新新的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理念,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要严格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提供前提条件。数学是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好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打下基础,小学中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将其中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直观生活化,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充分领会到数学知识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另外,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引用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和策略,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围绕一个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教学话题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一,让学生自己学会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这就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沟通交流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并由此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第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进行逐步的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利用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满足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分层次进行课堂教学,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做一些高水平的试题,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努力引导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分层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自己的定位,进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每行6平方厘米共有2行),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教师及时进行引导,经历探究的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理解算理,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品质。

2.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本中许多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消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第一,创设生活化导入,激发学生思考。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将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部分融入生活化元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切近生活,使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实现有效的导入,为学生进一步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做好准备。第二,结合生活化的例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应用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思维,在进行数学例题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生活化数学思维的提高。第三,开始生活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生活化应用能力。新教改要求中提出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应该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多思考、多分析,运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多媒体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为当前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多媒体的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时间上的限制,较强的与现代教学有效的几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口述加板书的教学形式,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多媒体教学契合数学教学的课程标准,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时,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善,对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还不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形象和解题思路,无法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对接下来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带来困难,而在多媒体技术手段支持下,能够把分东西的画面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些事正确的认识到1/2,1/4,1/5,等分数的内涵,还可以将分好的物品几组几组的加到一块,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加法的意义,通过多媒体的动态展示,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分数计算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基于数学在小学阶段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全面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学优势,提高学习趣味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冬悦.小学数学教育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9,000(0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