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素描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高中美术素描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

石勇华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 四川省旺苍县 628200

摘要:在当前教育阶段中,高中美术教学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基础内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素描技法的专业知识,才能夯实基础为提升绘画水平做好充足准备。本篇文章通过对高中素描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给予素描美术生和同行美术教师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素描;有效教学;理论研究;

引言:素描是一切美术基本功的基础,因此素描的相关基础训练是任何人想要学好美术的重要条件,就像呱呱坠地的孩童想要学走路,就要先从爬行学起;就像学习第二语言的人要从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或五十音图等基础学起,这也一再证实夯实基础对于提升技能的重要性。学生能够学好素描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和天赋,还需要教师本身具备的良好专业技能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将教师的教学技巧与本人的绘画技巧完美融合。

  1.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对不同美术作品的欣赏和临摹能够对学生学习美术素描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培养作用,临摹和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是将优秀的美术家作为观察和学习的对象,该种氛围烘托与绘画教学不同,在欣赏优秀作品时学生不仅要考虑作者绘画时的心情、心境以及创作时代,还要对作者的绘画技巧、绘画手法等进行剖析,学生通过欣赏寓意深厚的艺术作品能够感染自身学习素描的热情,还能够通过了解作者作品、作者生平、时代事迹等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音频的方式让学生对赛龙舟、泼水节等节日活动的形态进行艺术创作,学生通过个人对民间艺术和相关节日活动的了解进行想象,创作出更多具有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美术爱好,对于提升学生美术素描的教学效率也有一定帮助。

比如当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炎黄子孙站起来了”等相关课题的绘画作品或影视作品时,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自豪,还能够通过观察历史性时刻的绘画作品感受到新中国成立时举国同庆的喜悦和壮阔场景。在学习“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或“异国异情”时,通过介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性、日常习惯、独特节日等习俗,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艺术特点、艺术风格的迥异,从而增加对人类的社会审美的特殊形态、特殊语言、特殊绘画作品、特殊艺术等的了解。

  1. 加强练习次数,提高写生频率

对轮廓、整体构造、线条深浅、疏密的精准把握是学习素描的基础,在进行素描绘画时能够做到恰当构图、精准把握比例、掌握素描要点、使人或物的形象鲜明等要点,说明学生对物体或人体观察仔细,对素描对象的细节处理也十分到位,学生对上述方法掌握是否充分能够直接影响后续整体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正确观察物体的技巧方法时要学会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自行发现技巧与方法能够加深记忆并提升素描进度和素描质量。对物体的整体观察固然重要,但是线条的练习也应该加强,就像盖房子虽然要夯实稳固的地基,但是盖房子需要的砖块也要质量上乘才能确保房子的整体质量,看上去一条简单的线条,却能够精准的表达物体的明暗、粗犷与细腻的风格等,线条更能够通过简单勾勒高度概括物体的基本形态,因此线条的训练强度对于后期素描质量、空间感形成以及笔尖的控制都有一定影响。

在进行所有基础性素描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写生训练,增加外出写生频率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简单几何体的素描训练,还能够引导学生向更复杂的素描训练发展,学生长时间在室内面对石膏头像或静物写生会使学生减少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长时间枯燥的学习氛围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增加外出写生的频率不仅会丰富素描的选题,还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选择或创造特殊光源,或者在进行室内写生时教师有意无意的将素描光源摆放到不理想位置,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大胆调整,通过让学生自行支配光源位置、分析光线规律、物体明暗变化等加深与素描物体本身的理解。通过以上阶段的学习,学生会改掉“提笔就画”“画了就错”的坏习惯,加强训练次数使得学生对物体主次关系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开始注重素描前的观察时间、素描物体与周边形态的比较等。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强调眯眼观察被测物体的重要性,该观察方法对于观察整体并实现整体统一有重要作用。

  1. 强调整体观察法的作用

在素描过程中最准确的关系就是素描的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结合,在进行素描草图构建时,不要通过绘制单个对象来表达整体的协调特点,在素描时观察各个部分并且而且了解物体的整体图像是物体整体观察和整体性能感悟的基础。由此观之该行为是被测物体的感性感知到理性描述的全过程,因此素描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加深、不断感悟和重复的过程。因此在常规素描训练中应着重强调整体与部分的观察以及图像各元素间关系的深入研究,图像的整体视觉效果和整个草图绘制过程无法与对象的总体形状分开,但是需要一个序列来确定观察物体的顺序。所以有必要优先考虑整体的图像美感,并从要绘制物体的大体形状开始到仔细观察绘制图像各部分的细节,最终在检验整体各部分的构图是否符合个人审美。

素描本身是没有色彩的,但是对于素描来说物体的光线、空间构图、周围环境、纹理和基本特征都能够通过色调之间的关系来表达。因此学生在绘制素描时必须保证物体有正确的色调比,并且不要过分关注某一部分的色调对比度,否则该部分的色调会与整体色调脱节,使整个素描作品的明暗关系和色调比遭到破坏。简单来说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亮被统称为色调,但是在固定光源下的不同角度得到的色调比也是不同的,因此从大体光源到部分色调都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只有在素描过程中正确表述现实中实际的明暗度,才能够使整个素描作品的整体表现效果有贯穿始终、冲击人心的效果。

  1. 强调训练手法

从大到小排在整体表现手法的首要位置是因为物体的形态大小、比例关系需要协调统一。比如在对桌上静物进行素描时要先从静物的大体入手构建整体框架,在框架构建完成后,再对细小的细节进行细微处理。其次是从草图到精细的表现手法,对于素描作品在草图阶段时,其线条和色彩都大致画出即可,粗犷可以被称为草图构图的基本风格,草图只是为了后续整体构图的效果更好,而不是真正代替后续的素描作品,所以在快速确定整体的构图和各元素关系后再精致勾勒细节即可,太早勾勒细节会使得整体画面缺少整体性而出现“支离破碎”的感觉。从直线到曲线,从平直到柔和,在素描构图过程中通常先用直线再勾勒平滑曲线,比如在画苹果时,会先画一个六边形再逐渐将其线条向柔和变化,知名画家徐悲鸿也曾经说过绘画时宁愿画一个方形也不要画一个圆形,也直接说明了直线到曲线更能归纳和提高整个物体的绘画精准度。

结束语:提升学生整体素描的水平对于美术功底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对素描教学进行策略优化有利于提升美术基础教学的有效性,写生对于照搬地“机械临摹画生”也有着积极作用,总之对于高中阶段的美术素描培养,教师要充分引导并养成学生的高雅兴趣审美志向。

参考文献:

[1]李海魁.高中美术素描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16):154.

[2]高媛.试论高中美术素描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136+138.

[3]董安良.试论高中美术素描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8(0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