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意识”角度看阜阳剪纸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从“空间意识”角度看阜阳剪纸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程薇

安徽省阜阳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236032

摘要:随着大环境的改变,阜阳剪纸创作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其中照片和绘画化的倾向愈发严重。本文通过对中西绘画“空间意识”的比较研究发现,阜阳剪纸和其他艺术形式在空间意识上具有明显差异,简单将西画或者照片和剪纸艺术形式相嫁接的创作手法违反了视觉艺术的规律,消解了阜阳剪纸的图式特征。

关键词:空间意识;阜阳剪纸

阜阳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剪纸艺术形式之一。然而,随着大环境的改变,阜阳剪纸创作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其中照片和绘画化的倾向愈发严重。形成这种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创作者总有一种技不如人的文化自卑心理,希望运用和借鉴西画的透视法对阜阳剪纸进行所谓的改造,主动的放弃传统的“以大观小”的观照世界的方式。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阜阳剪纸独有的偶然现象。其背景是整个中国近代美术史进程中,透视法对于中国画“以大观小”空间意识的全面替换的整个过程。

一.空间意识

什么是空间?空间一般被描述为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四维空间甚至更高维度的空间。我们在很多科幻电影里可以接触到这个概念。比如说诺兰导演的电影《星际穿越》里面的那个主人公库珀掉进黑洞后所陷入的空间就是一个高维的空间。绘画当然涉及不到四维和五维,最多就涉及到三维空间。人类早期的绘画,比如原始壁画、儿童绘画、中国的农民画和民间剪纸,它们都只是限定于二维平面空间的表达。画面只考虑上、下、左、右,或者说只有长度和宽度的概念。三维空间是一种立体的空间,也就是说它除了具有长度、宽度还有一个高度(深度),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普通人会有一种错觉。他们认为维度越高就会显得高级。从艺术角度来看,这种认识明显有他的局限性。二维和三维的画面空间只有一个样式上的区别,不存在谁高谁低。二维的画面空间也可以表达到一个非常高级的状态,依然能够呈现出深度的艺术性。空间意识是构成视觉艺术的重要因素。同时,空间意识也是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之间一个最为重要的区别。

二、西画的空间意识

1.源于雕刻与建筑的空间意识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便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模仿和再现自然是现代主义之前的西洋绘画的主要目的。不过古希腊人的宇宙观却不仅仅只在于此。他们在追求对于自然的模仿和再现的同时又极其重视宇宙形象所具有的数理和谐性。他们发明的几何学、科学对西方的艺术产生着深远地影响。经过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西方人“更是自觉的追求艺术与科学的一致”。

“形体”以及“形体与形体的关系”是西洋绘画的图式基础。体积、形体意识是西画造型的核心。这种意识源于于建筑和雕刻的思维方式。“形体”意识是写实油画乃至雕塑、建筑等一切造型艺术的核心价值。

2.由焦点透视法、解剖学、明暗法而造就的纵深空间

纵深空间,是由上下、左右、前后三个维度组合而成的绘画空间,也可称之为三维空间。文艺复兴至19世纪现代主义以前的西方绘画遵循“以小观大”静态观照自然的方式,以再现自然的真实为主要目的。焦点透视法的发现和运用使这种使纵深空间的表现成为可能。所谓静态的观照方式,是指观察者在观察自然时,立足的位置固定不变。从呈现的时间角度来看,画面也只是表达所谓的“包蕴性的瞬间”。由于视点的固定,画面一般呈现出平视、俯视和仰视三种不同的视角。这和照片呈现的空间类型是一致的。依据透视法所建构的画面和“视距”也存在莫大关系。视距指的是观察者与自然物像之间的距离。近、中、远视距产生的构图呈现出不一样的画面情绪。

三.中国画的空间意识

中国画空间表达的基础是源于书法中的笔法,其追求的是一种与中国诗词、音乐和舞蹈等艺术想通的“灵”的空间。中国绘画观照自然的方式是一种“以大观小”动态的观照方式。装饰艺术及现代主义之后的西洋绘画也吸收学习了这种空间建构的方法。“以大观小”大概可以归纳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宇宙视角。沈括《梦溪笔谈》中对于以大观小是这样解释的:“该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中国的山水画,大多都采用以一种俯瞰之势。广袤大地,芸芸众生尽收眼底。二是动态的观照方式。“宇宙视角”似乎和西画透视中的“俯视”相类似,但其中区别甚大。“俯视”的视点是不动的,而“以大观小”是一种动态的观照世界的方式。因为观察者的视点是可以移动的。譬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京都繁华都可以纳入同一幅画面之中。三是移时。在中国画中不同时空也是可以同时存在于一幅画面之中。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在一幅长卷之中,描绘了曹植和洛神(甄夫人?)的初见、会意等不同时间段发生的事情。

  1. 阜阳剪纸的空间意识

剪纸艺术中体现出来的空间意识完全不同于西画所追求的雕刻、建筑的几何空间,和中国画的空间意识相类似却也有所区别。中国画空间表达的图式基础源于书法中的“用笔”,剪纸的图式基础则是只属于剪纸艺术的“剪法”和“刀法”。不过从“灵性”的表达这一层面来看,剪纸艺术和中国绘画倒是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东方艺术、原始艺术、儿童绘画、民间艺术、“素人”画时,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自律性的艺术形式的空间都或多或少具有宗先生所提到的“灵”的特征。

  1.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中西绘画的差别,溯其根源,是文化精神和哲学基础的差异,但其直接的表征则体现为两者对于自然空间和宇宙万物的观照方式的区别。2、西洋绘画借助“透视法”来建构画面。其画面则是呈现一种“以小观大”的锥形空间。西画的空间倾向于雕刻、建筑和光影的空间。它建立于几何、透视、解剖的科学的基础之上,追求数理、和谐、整齐、匀称、静穆和庄严之美。3、中国画空间表达的基础是源于书法中的笔法,其追求的是一种与中国诗词、音乐和舞蹈等艺术相通的“灵”的空间。中国绘画观照自然的方式是一种“以大观小”动态的观照方式。4、二维平面的空间建构方式是剪纸艺术图式的一个的主要特征。

在以上四点结论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阜阳剪纸和其他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空间意识具有明显差异,简单将西画或者照片和剪纸艺术形式相嫁接的创作手法违反了视觉艺术的规律,消解了阜阳剪纸的图式特征,是一种丧失文化自信的肤浅行为。希望本文能够为阜阳剪纸的创作者提供些许理论支持,从而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进而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阜阳剪纸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宗白华.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M].美学散步,2015:137-160.

[2]张晓凌.重审中国画的空间问题[J].中国美术报,2016(25).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高师美术学专业培养模式转变与基础美术教育对接研究,项目编号(JG1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