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与“写字”的辨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3
/ 1

对“书法”与“写字”的辨析

刘怡

湖北省 都江堰北街小学实验外国语学校 611830

摘要: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在今天也备受人们关注.伴随这种关注而来的是对"书法是不是艺术"这一问题的争论.艺术有其定义与指标,书法也有自身的特点.从字迹角度和书论角度加以分析,并不能立刻断定书法是一门艺术,亦不能完全否定之.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 去审视,以使用性作为切入点来综合考量,从而得出结论.

关键词:书法、辨析、概念

教育部历年来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指导纲要(试用)》等文件都涉及“书法”与“写字”,我们在教学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更是经常使用这两个概念。但是,人们常常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总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例如,“写字课”有时也叫“书法课”;认为学书法就是学写字;某学生字写得好,就说该生擅长书法等。这两个概念究竟如何区分、如何理解呢?

“书法”与“写字”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书法属于艺术范畴,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与“绘画”、“雕刻”、“舞蹈”、“戏剧”等是一样的概念,其功能主要侧重艺术欣赏;写字属于实践性活动概念的范畴,与“读书”、“看报”、“识字”是一样的概念,其功能主要是通过书写文字进行书面语言的传播与交流,重在实用。二者虽然概念不同,功能各有侧重,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并非存在绝对界限。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无论是书法还是写字其载体都是汉字,离开汉字,它们都没有其他表现形式(书写外文除外);二是“写字”虽然追求的是实用性(要写得正确、规范、端正,让人容易识别),但也讲究艺术性(美观大方,赏心悦目等)。“书法”虽然追求的是艺术性,但也讲究实用性(书写牌匾、门头、对联、碑刻、实用性条幅等,既要讲究艺术性、观赏性,同时也要注重“可识性”即实用性)。

再进一步说,“书法”也叫“法书”,其书写的过程要讲究很多方法,故才被称为“书法”和“法书”的。如,用笔要讲“笔法”(藏锋、露锋、中锋、侧锋等);结体要讲“小章法”(穿插避让、松紧虚实、斜正开合、变化呼应等);布局要讲“大章法”(疏密、错落、黑白、连贯、协调等);用墨有时还要讲墨法(浓淡、枯润)。写出的作品效果还要讲究韵味、意境、艺术个性等。而“写字”虽然也有不少方法与讲究(如坐姿、执笔方法、笔顺、结构等),却没有“书法”这么多艺术性的要求。“写字”重点是突出实用性,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规范、端正、美观,让人容易识别,能正确接受书面语言信息。

具体到我们教学实践活动中,“书法”与“写字”这两个概念如何区分、如何应用呢?我认为,凡是语文课中以 “识字”为教学目标的写字教学活动都应该被称为“写字教学”(与之对应,学生的学习活动就称为“学习写字”,其作业称为“写字作业”)。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写字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规范、端正。当然,也要尽可能地把字写美观。所以,写字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书写规范的正楷字,不能书写繁体字、异体字和其他不规范的字。另一方面,凡是专门以书法艺术教育为目的的写字教学活动(毛笔字、钢笔字和其他硬笔字教学)都应该称为“书法教学”(与之相应,学生的学习活动就称为“学习书法”,其作业称为“书法作业”)。虽然这一教学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但是它还有更重要的艺术教育意义,包括让学生接触、领略、学习、继承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并从中受到艺术熏陶,汲取艺术营养,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在书法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临写古今名帖,学生可以书写多种字体,也可以书写繁体字。

最后,如果把“书法”与“写字”两个概念再通俗化或更直白地区分一下,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写字”与“书法”都是书写汉字,如果把汉字书写当成艺术创作就是“书法”,把汉字当成实用性的文字来书写,就是“写字”;或者说手写的汉字只要具备了艺术价值就成了“书法”,反之就不能称为“书法”。当然,即便都是书法作品其中也会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

参考文献:

  1. 陈鑫. 详而静者 简而动者——从书体技法审美角度谈正体与草体之别[J]. 大众文艺, 2013.

  2. 陈旭. 书法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对学校书法教育发展的深度思考[J]. 新课程(中学), 2012(3).

  3. 公丕普, 谢建明. 对“李瑞清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第一人”说的辨析兼与陈振濂先生等人商榷[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6, 000(004):146-149.

  4. 刘宏伟, 林鹰, 杨国柱. 《功甫帖》辨伪——兼论苏轼与湖州的书法渊源(下篇)[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4):72-77,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