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应重视绘图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应重视绘图教学

杨宏斌

湖北省钟祥市冷水镇初级中学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力学部分,教师多着重于定理定律,但对于其绘图证明过程未必加以足够的重视,而由于图形信息的优势,其实未必只有动笔才是绘图,教具的直观演示、学生的亲自动手,数据的图形化展示都可以看作图的运用,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完全记忆住力学相关知识点,从而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绘图教学;使用教具;调动学生;分析图形

在物理教学中力学部分的学习中,受力往往要用各种图形加以描绘,然而,许多时候,教师往往更重视对基本的力学定理定律的讲解,对作铺垫的绘图理解阶段一般多一笔带过,如此这般是加快了讲课进度,但却容易导致学生习惯性地使用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虽然大多数学生通过一些练习,最终可以掌握这些力学定理定律,然而这也依然有不尽善尽美的地方,如果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讲的更完整一些,那么就可以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一、注意使用教具

在物理教学中相比其他学科教具还是比较丰富的,在力学部分的学习中,其教具还是比较简单易做的,故而也应该可以加以利用。比起直接上纸上画来说,其更适合教师进行演示,且可多次操作,又形象直观,可以作为很好的介入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有一定的准备,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与老师的差距来自我调整,避免忙中出错,反而得出错误结论。由此,教具实际上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初中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科目,对物理实验或并不了解,或急于求成,不适合直接上手去盲干,让学生借助老师之手自己进行了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当于看了一场实验演示,这样提升了物理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力的测量时,我就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力的知识,力我们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看不见就很难去了解,不过,我们有一个好工具——弹簧测力计,它可以把我们看不见的力表示出来,让我们知道力的大小,并且可以用数字描述出来,这样我们就能方便地去测量和研究力学中的许多问题了,现在老师先给你们演示一下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不过老师想在自己演示前先了解一下同学们是怎么觉得的,这个弹簧测力计应该怎么用,当学生讲完用法后,教师应加以引导,一方面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但更要告诉学生他们的不足之处,由此,学生对实验就可以加深印象,这时,再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更能感觉到物理学实验的严谨性和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教导,最终提升了物理教学效率。

二、合理调动学生

虽然教师演示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做实验,但终究还是要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否则有些关键步骤即便已经看明白了也未必能全部掌握,或是有可能只能纸上谈兵,一旦实际操作起来就错误频发,或只是记了关键部分,一些细节被忽略了,导致做题时发生问题。那么,教师必须适当发动学生去自身进行实验,通过自己亲自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加强体会,虽然实验可能只是照猫画虎,那也可以比只看别人的实验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看毕竟不如动手之后的印象深刻,在动手之后,肌肉记忆部分参与了记忆过程由于记忆的过程中混入了动作方面的记忆,其记忆效果得以提升,从而提升了物理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的时候,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一下一个力如何变成多个力,这时,我就可以先给出两个力的标准模型,先让同学们猜测这两个力的特点,此时或许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力的分解规则,不过不管学生知道的情况与否,接下来,我便向学生展示两个力合成的那个力,并向学生讲出这两次画的力是等价的,并带领学生学习力的分解规则,之后,就可以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力的三角形和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的绘画,这样,经过自己认真的绘画,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也可能在绘画相关题目时提供支持,学生经过自己动手的过程后,自然比单纯看别人的实验更能加深印象,达到了教师的目的要求,提升了物理教学效率。

三、认真分析图形

以上方法似乎与绘图无关,但实际上教具是移动图形,动手是自绘图形,在得到图形之后,我们需要对得到的图形加以解释,解读出图形背后的含义,也就是对物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研究并最终得到结果。此时,和绘图过程相关联的一个步骤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虽然绘制过程已经结束,但图画依旧没有完成它的使命。初中物理阶段,基本上没有过于复杂的物理量关系出现,所以得到的基本上无非是一些正比例直线、反比例曲线之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可以就已经完成的图形,添加一些数学上的知识,就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拓展内容,那么,锦上添花,学生的积极性就可能被激发一些,由此进一步提升了物理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先去进行相关的实验部分,我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的实验设计,在得到那条反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值的曲线后,我就可以向同学们提问,为什么会得到这么一条平淡而又略有特点的线条——一条折线。相信此时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个力学常识,所以应该会异口同声地说出其原理来,那么,教师就可以以折线的转折点为突破点进行提问,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想起摩擦力在这个实验中的干扰作用,最终会避免将实验一闪而过,如果那样,那前面费力取得的绘图成果也就不算物尽其用了,并非数据太难,而正是太明显了才可能忽略,用一个本可以避免干扰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了对物理学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提升了物理教学效率。

通过针对物理实验中所涉及的绘图过程的加以重视,明确实验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引导作用,利用图形信息的直观来教学,提升了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曹卫华.状态图分析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湖南中学物理,2010,(5).

[2]石金志.画状态图 分析物理过程[J].中学物理,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