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古文静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 832000

摘要:目的:通过在小儿护理工作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干预,探讨其对小儿护理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取本院收治的88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于2020年6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来院就诊,根据入院日期的单双号采用1:1分组,(对照组44例)采取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44例)在常规基础上使用肢体语言沟通干预措施,分组间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观测小儿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来进行评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例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家长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很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期间,将肢体语言沟通干预介入其中,可显著提高小儿患者护理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护理依从性;满意度;小儿护理

前言

由于小儿患者机体功能未完全发育,其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均不完善,无法完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导致情绪紧张,治疗护理过程中难免出现哭闹、畏惧现象[1]。然而这些情况的发生,将不可避免导致护患之间关系紧张,引起小儿家长的强烈不满,不但容易产生护患纠纷,而且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2]。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是临床护理人员采取的一种跟小儿患者进行有效交流的护理方式,可以准确传达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关怀、鼓励,同时增强小儿对护理人员的亲近感,减少敌对情绪,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3]。因此,逐渐地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本研究将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干预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对其护理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88例小儿病例,均于2020年6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来院就诊,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采用1:1分组,(对照组44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该组男性小儿患者24例,女性20例,年龄介于5个月-5岁范围之间,平均(4.21±1.45)岁。患病时间介于4-20d,平均(4.88±0.37)d;(观察组44例)实施肢体语言沟通干预,该组小儿患者中包含男性23例,女21例,年龄在2个月-6岁范围之间,平均(4.34±1.91)岁。患病时间介于5-22d,平均(4.97±0.57)d。对比两组间小儿病患资料,其年龄差距、病程长短、性格差异等均不影响此次研究比对,可进行有效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使用肢体语言沟通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仪表端庄,面带微笑: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衣着得体,举止大方,给小儿留下良好印象,增强其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要面带微笑,让患儿及家长感觉到贴心和温暖,有利于获得患儿的配合,让工作顺利开展。②按照不同情境场合使用相应的肢体语言沟通:针对认知能力不足的小儿,可以采用轻轻拍打背部、抚摸面颊等的方式,让其拥有安全感。对于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和领悟能力的小儿患者,可以用轻柔、关怀的话语进行简单沟通,给予竖大拇指、拍肩膀等方式予以鼓励和认可,让其产生自豪感,更加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针对哭闹、不愿意接受护理的小儿,可以通过抚摸、让小儿听音乐、看动画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待情绪平稳后,再进行护理。③耐心倾听:小儿普遍存在表达能力欠缺、表达不清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小儿话语,并结合其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患儿家长的表述等理解其话语含义,并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调整,以在正常护理措施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小儿需求。

1.3观察指标

  1. 护理依从性:采用自制测评量表。评测两组小儿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护理依从性。测评指标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评测标准详细内容:完全依从:严格遵医嘱接受治疗,且无发生不良事件和小儿哭闹情况。部分依从:有时遵医嘱,偶尔发生不良事件或哭闹。不依从:完全不遵医嘱。护理依从性包含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其护理依从性越高,反映小儿护理工作效果越好。

  2. 家长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测。评测项目包括:住院环境、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沟通交流、人性化关怀等。评测标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包含非常满意和满意。其家长满意度越高,反映小儿护理工作成效越显著。

1.4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计入SPSS21.0软件,采用精准运算,计量指标按照(605a996f7a269_html_807cd72dd326d314.gif )表示,采取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护理依从性

如以下表1所示,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行比较分析,差异显著(P<0.05)。

表1 护理依从性(%)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对照组

44

26(59.09)

8(18.18)

10(22.73)

34(77.27)

观察组

44

34(77.27)

8(18.18)

2(4.55)

42(95.45)

χ²

-

-

-

-

6.175

P值

-

-

-

-

0.013

2.2家长满意度

如以下表2所示,观察组病例的家长满意度与对照组比对,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

表2 家长满意度(%)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4

28(63.64)

7(15.91)

9(20.45)

35(79.55)

观察组

44

30(68.18)

12(27.27)

2(4.55)

42(95.45)

χ²

-

-

-

-

5.091

P值

-

-

-

-

0.024

3 讨论

由于小儿身心发育尚未健全完善,导致儿科护理工作繁琐、复杂。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以此来增强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且尽量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4]。有研究显示,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可让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可促进患儿病情好转,对其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5]。本次研究中,将肢体语言沟通干预介入观察组。首先护理人员要保持穿着整洁,仪态端庄,同时面带微笑,给患儿形成良好印象,愿意亲近护理人员。然后,按照不同情境场合使用相应的肢体语言沟通,针对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肢体语言沟通交流方式,通过抚摸、转移注意力、鼓励等方式,稳定患儿情绪,使得护理程序顺利开展。最后耐心倾听小儿的语言表达,尽量理解小儿需求,并尽最大可能满足,让其感觉到受重视和得到关爱呵护。综实验结果所得,观察组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干预后,其小儿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也明显较对照组高,充分验证肢体语言沟通干预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因此,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同时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华丽,林华,陈珺,曾红梅,刘丽华.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0):96-97.

[2]韩瑜姣,宋丹.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1):76-77.

[3]朱琳,贺秧秧.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肺炎护理工作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3):2158-2159.

[4]张妍.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20,39(18):117-119.

[5]邱秋缘.个体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8):2653-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