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门诊注射工作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1

心理护理在门诊注射工作中的应用

张玉

新都区石板滩街道卫生院 四川成都 610511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门诊注射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382例曾进行过门诊注射的患者,随机对半分成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心理护理相结合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52例表现疼痛,6例注射前表示紧张和恐惧,1例诉心慌;对照组118例表现疼痛,47例注射前表示紧张和恐惧,2例昏厥,11例出现头晕和心慌。结论 结合了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对减少疼痛、减少并发症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推荐心理护理在门诊注射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门诊注射

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已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注射给药法具有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升高迅速、进入体内的药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需要药物迅速发生作用或因各种原因不能口服药的病人。但注射给药法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引起疼痛等并发症,病人因此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恐惧、紧张等负面情况,容易导致病人出现心率加快、头晕,甚至晕厥等应急反应,不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消除恐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就显得尤其重要。现就两组患者通过观察对比有无使用心理护理进行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效果的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6月我院门诊注射室接诊的382例曾接受过门诊注射的病人作为本研究样本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把382患者分成数量相等各为191例的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女性患者106例,男性患者85例,平均年龄40.1岁,观察组191例患者中有49例皮内注射,115例肌肉注射,27例为静脉注射患者;对照组包括女性患者102例,男性患者89例,平均年龄41.3岁,对照组191例患者中有47例皮内注射,116例肌肉注射,28例静脉注射患者。两组病人间基本条件(包括年龄、性别、患病情况及注射方法等)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因此两组样本科进行分析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除必须的解释、说明外,按常规方法进行注射和护理。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1)注射前,与病人热情交流、有效沟通,取得信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2)注射时,护士保持专注,注射过程中加强于病人的沟通,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感。(3)注射后,嘱病人休息5分钟以上,注意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询问病人的疼痛情况。护士耐心讲解注意事项,病人无不良反应后,让其离开。

1.2.3注射完毕,询问两组病人在注射前的紧张恐惧程度及疼痛程度以及观察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并处理和记录。

2.结果

  1. 观察组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52例在注射时疼痛,有6例在注射前表现紧张和恐惧,对照组有118例在注射中诉疼痛,有47例在注射前表现紧张和恐惧。这表明心理护理有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能提高病人的疼痛耐受力。

  2. 观察组在注射后的不良反应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1例诉心慌,对照组有2例晕厥,有11例出现头晕、心慌现象。

3.讨论

  1. 注射中的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以及由此引起的头晕、心慌、出汗甚至昏厥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在门诊注射时,应该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同时加强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缓解患者的紧张感,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运用心理护理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心理问题。

  2. 疼痛是注射给药法的常见并发症。注射部位疼痛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因个体不同,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也不同。但病人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境,可以增强疼痛的耐受性。因此护士需要运用心理护理手段缓解病人的疼痛。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或给病人一个疼痛程度的预期,都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3. 整个过程中,护士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迅速地应急反应。当病人出现头晕、心慌甚至昏厥时要准确判断发生的原因,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护士有效的沟通、娴熟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的观察是保障心理护理开展的前提。通过对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估,积极地心理暗示能有效地减少由于紧张、恐惧、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护士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龙腾飞 心理护理干预在肌肉注射中的效果评价.中国保健营养.(2010)08-0167

  2. 李莹 护患沟通交流技巧在门诊注射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探究。(2017)0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