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六盘水康养旅游发展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六盘水康养旅游发展模式探究

简成,王军军,陈佳婷,白园,管洪全, ★ 程雪花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摘要:全域旅游是当下经济旅游发展的新常态,基于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的康养旅游发展模式探究是促进健康养生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的发展路径之一。文章以六盘水康养旅游发展为例,分析了六盘水康养旅游发展现状的保护困境和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的康养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文章的重点阐述对象是以“人”为核心的六盘水康养旅游发展策略,即在发展康养旅游的同时,也要注重公共健康观念的培养,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康养旅游发展与当地文化内涵的结合等,以期对康养旅游发展的地域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域旅游;康养旅游;六盘水;发展模式

  1. 六盘水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1.城市发展

1964年六盘水因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的煤炭资源丰富而形成了资源型城市。1978年12月18日六盘水地区正式改设为六盘水市(省辖市),2017年4月15日盘县设立为县级盘州市,至此六盘水市辖钟山区、盘州市、六枝特区、水城县。整个城市的发展以煤矿资源为中心,从而带动城市发展。

产业发展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六盘水主要是以煤炭产业发展的城市,以煤炭、钢铁等为主打产业。六盘水于2016年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至此,六盘水产业转型发展,着力发展旅游业。

2.旅游资源现状

六盘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达到19.7℃,气候舒适清新,被中国气象学家授予“中国凉都”称号[1]

在生态环境资源方面,六盘水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这一转变,得益于好的生态环境,六盘水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9.72%,拥有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资源优势。根据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六盘水市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地理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文化遗产等四大类[2],每个类中又具有基本类型及代表性资源 (见表1)。

类别

基本类型

代表性资源


地理景观

丹霞地貌

丹霞山

溶岩地貌

花嘎溶洞、麒麟洞等


水域风光

湖泊

龙池、凤池、瑶池、德湖、明湖、天生湖等

河流

牂牁江、北盘江、水城河、清水河等


生物景观

森林、果树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盘县古银杏风景区、水城猕猴桃产业园区等

动物保护区

六盘水动物园、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等


文化遗产

文化遗址

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盘县大洞遗址、水城硝灰洞遗址等

古生物遗址

剑齿象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

表1六盘水市生态旅游资源表

3.六盘水康养旅游发展保护困境

结合上述城市发展以及资源现状,当下六盘水康养旅游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康养旅游发展的理解与认识;相关基础服务设施滞后;旅游发展地域性不强,当地文化内涵不能体现;再次,康养旅游发展不全面,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旅游发展脱节,六盘水市与其他县区之间没有较好的融合与发展,从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城市,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区域系统旅游规划。还有,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六盘水旅游城市的建设,但也存在许多阻碍六盘水旅游发展的障碍,如工业污染的遗留与治理问题,旅游产业的分散与滞后问题等。

  1. 康养旅游发展新契机——全域旅游

就康养旅游发展而言,当下康养旅游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城市康养旅游发展主要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偏重于“健康”层面,而真正的“康养”层面未得到发展。多数旅游产业,旅游产品主要以盈利为目的,缺乏人性化思考。第二,康养旅游发展没有具体化,系统化,结构化。康养旅游在我国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相关设施,发展体系,宣传路径等等尚不完善。第三,地域文化内涵缺失,且受到大量的商业消费,商业资本的冲击,地区康养旅游发展不能标新立异,缺乏康养旅游发展吸引力。

面对当下的困境,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全域旅游,顾名思义,是把一整个区域作为打造对象,将旅游业作为主要发展产业,整合区域内其他产业和资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重点关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全民共同打造一个区域内到处都是风景,到处都有接待服务的全新旅游业态[3]。这样的发展模式意味着旅游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是区域的资源合理调配,人文关怀,环境与人等全面的提高,强调了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外来旅游人群的互利共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发展康养旅游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人的人文关怀,体现康养旅游对生活质量驱动的重要性。

  1. 六盘水康养旅游发展新模式——以“人”为核心的旅游发展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全域旅游”这一两会热词。后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理论参考。人作为旅游发展主要研究对象,是康养旅游发展的参与者与得益者。区域与人两者存在紧密的联系。基于六盘水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提出六盘水康养旅游发展新模式,以康养旅游为主题的全域旅游。以“人”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模式,它的具体内容是围绕人为核心的建设与保护。六盘水康养旅游新模式其本质上与该旅游发展模式相同,即是在康养旅游发展过程中,让人作为主要的参与者,并同时得到合理的收益与发展。因此,围绕“人”开展的六盘水康养旅游新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改造。

第一,注重公共健康观念的培养。康养旅游涉及的人群较为全面,并不单一针对某一人群。一般认为,健康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情,而中年人的心理状态及健康状态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无需过多关注,但由于人到中年往往肩负着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中年人身上至少有五座大山,长期的压力导致中年人精神紧张和情绪不稳,危害着中年人的身心健康。中年人更需要进行身心的调养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挑起家庭、单位和社会建设的大梁[4]。因此,无论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甚至是青年人群,均存在诸多压力与身心健康问题,对大众公共健康观念的培养实施于康养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结合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策略。“压力恢复论”阐释了景观使人身体康复的原理,景观被认为能够全面减缓人的压力和紧张,从而有助于身体康复。“注意恢复理论”对景观促进心理健康进行解释,认为人具有无意识注意和目标性注意两种能力,在景观和自然环境中只需要无意识注意,而且所提供的适当刺激能使疲劳清退[5]。景观设计是康养旅游发展的中的主要环节,对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压力缓解起着较大程度的作用,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亦需要结合实地环境,因地制宜,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康养景观。

第三,康养旅游发展因注重当地文化的保护与更新。六盘水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丰富,康养旅游发展新模式应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其次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既不能单方面重视空间环境的文化建设发展而忽略“人”的合理引导,也不能单方面重视“人”而忽略环境。两者需相互协调共同发展,通过“人”在空间环境中的活动对区域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

第四,业态模式整合发展。全域康养旅游发展不是到处建设旅游开发,同一发展模式,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于全局性、空间性、带动性、整合性和共享性五个方面[6]。因此全域康养旅游发展需强调区域康养旅游业态模式的整合与分类,如将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分为运动休闲类,观光养生类等,并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品牌,区域文化内涵,区域地貌特征的康养旅游发展业态模式。

  1. 结论

六盘水康养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究,该命题涉及到诸多因素,如人视角的康养旅游观念,环境视角的景观设计,业态模式等等。要使康养旅游在六盘水能够具有地域和合理的发展,需在全面系统化考虑的前提下,以人作为核心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建. “凉都”珍品出万嶂[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46):18-18.

[2]陈黄艳,贵州省六盘水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科学系,2015-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3]李鹏,赵永明,叶卉悦.康养旅游相关概念辨析与国际研究进展[J].旅游论坛,2020,13(01):69-81.

[4]曹伟,杨静,江涛钦,邓明锋,陈平,康玲.负重前行的中年人的身心修养——襄阳中年人康养旅游需求调研[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1):113-115.

[5]何玲睿,李琪,潘瑞. 基于注意恢复理论的复愈性景观设计研究——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J]. 园林科技,2020(1):35-40.

[6]戢培,肖月强,李贵卿,et al. 全域旅游背景下康养旅游的业态和模式研究[C]//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二) 2019.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六盘水师范学院校级课题:《六盘水康养旅游现状及前景研究》(项目编号:2019099)

第一作者,简成(1998.09——),男,贵州毕节人,本科,城乡规划专业,

Email:1049259938@qq.com。

★通讯作者,程雪花(1991.11——),女,讲师,研究方向为乡村规划与景观设计,Email:6904065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