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丹丹

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许李学区中心学校 256500

摘要: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加深他们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做好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章对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应用

引言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教学者,为了给孩子们构建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我们必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用心想象,让他们在动手实践操作中,提升自己的数学逻辑,实现思维形式的真正转变。

一、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作用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同时一些知识的难度也比较大,学好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能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动手操作,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细节知识,对数学知识有完整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数学学科素养。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分组学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会给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给学生分派一些数学学习任务,然后让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具体的数学操作任务,这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二、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操作准备活动始终以教师为中心

就目前来看,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操作材料准备过程中始终以教师为主,缺乏师生个性化的重组与整合,因此在后期操作活动设计时也存在成人化的倾向,操作活动质量与预期活动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二)不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学生的好坏仅以成绩做评价标准,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无从考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以老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当成接收知识的容器,老师只会一味灌输课本知识,在课堂上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感性操作活动,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时间,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天性。

三、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意识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可能遇到困难。我们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带学生走出困惑,帮助他们提升数学逻辑思维。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喜欢和他人交流。为了提高这些同学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组织适当的课堂活动,调动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保证学生的乐观态度。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适合学生的才是好的。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教师需要经常和他们沟通,尝试以朋友的口吻引导学生,保证他们的学习情绪。

(二)设置合作互动实践

从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选择的教学模式是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堂教师讲解、课后学生实践。这种僵化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因此,要提高小学课堂动手实践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将教学与快乐相结合,将教材内容融入到数学合作实践互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启发学生积极讨论“正方形”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区别,并要求学生告诉自己“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设动手操作实践情境

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究数学知识的内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比如:在进行《角度的测量》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手电筒、挡光板、量角器、板凳、桌子等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角度的测量,要求他们测出手电筒光的角度、板凳脚的角度和桌角的角度以及桌脚与地面所成角的角度。在动手进行角度测量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对角度的测量方法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他们也能找到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对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指导

根据大量的调研数据分析可知,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质量与预期应用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教育教学的现状,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亲自尝试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从而找到能激发学习操作兴趣的活动形式;而后在课中教学过程中,整合各种非预期性的课堂资源,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细致观察,从而确保动手操作应用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合理性,最终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为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的活动,讲述“乘法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时,为能够深化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准确把握乘法知识点,这就需要促进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来提高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通过木棒摆图形,先让学生通过加法表示所使用的木棒数,学生在实践操作当中以摆出长方形为例,看谁在规定时间内摆得多,以及迅速地计算出所使用的木棒数。学生先通过加法计算所使用的木棒数,显得比较费劲,消耗的时间也比较多,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乘法计算,整体效率得以提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乘法的应用价值有了鲜明的体会。

(五)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操作情境,往往使学生的注意力被操作活动吸引,无法将学生和课堂问题相融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破坏,这样得不偿失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不如不要。老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式情境,设置问题。由于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授课开始时,教师让同学伸出自己的右手,一只手有5根手指头,数一数,4个同学的右手合起来是几根。教师要有意识地指着4个同学的小手说:“5根,5根,5根,5根,有4个5根。”然后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写起来很不方便,为了简便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便之处。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这样既复习了加法运算,又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好了铺垫。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我们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力与操作力。此外,教师还要在不断的教学中总结经验,加大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上手操作实践,更好地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科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何东萍.分析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81-82.

[2]胡玉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0.

[3]梅春菊.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探寻[J].新课程(中),2019(12):183.

[4]杨坤.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12):77.

[5]徐正信.浅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