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思路

郑秋红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这个阶段是其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疫情对之影响更为凸显,这也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党中央的集中领导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也成为必然趋势。在疫情应对实践中,网络舆情、价值导向混杂,我们也遇到了疫情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跨时间、空间的诸多不便。因此,作者也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的停工停产停课居家隔离,到复工复产复学实践过程中,剖析总结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几个着力点。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思政;着力点

作者简介:郑秋红(1990— ),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浙江杭州)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来说可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这一大考,我们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以人民生命安全至上,不惜牺牲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卫战。在这场保卫战中,高校也始终走在前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教育部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继续巩固深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习总书记曾说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远离战争和硝烟,成长在经济社会持续向好深入发展的时代。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大学生对物欲的追求和利己主义也越来越凸显。

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代大学生的参与感较之以往更强,但辨识力有限,而国际上一些不良思潮也乘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东风不断涌现。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少数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1]疫情防控时期,国际社会和国内网络上出现很多不实言论,或抨击我国应对不利,或扭曲我国政策制度初衷,或制造假消息诋毁抹黑我国政府。正视思想迷惘修正错误言论,警惕西方意识形态偏见,疫情不单是一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更是应对舆论的大考。[2]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新要求

此次极具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恰逢寒假,致使学生停课居家隔离或上网课,给大学生带来身心健康、思想状态、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给大学生生活、学业、就业方式等各方面带了巨大改变;长时间的居家隔离脱离校园,打破了正常的高校日常管理服务和教务教学秩序,给高校思想教育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不便。[3]

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特殊性,将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一时难以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发挥最大育人实效,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了巨大挑战,面对新情况、新变化、新模式,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有效的从线下转化为线上,如何从“面对面”过渡到“线连线”“屏对屏”,切实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为疫情防控提供思想保障,使思政工作水平彰显育人实效,成为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思政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4]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新要求。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着力点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我们最直接的看到当下高校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职能——为社会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5]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更要深刻领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根植爱国情

首先,深入贯彻社会主义办学体制机制,提高思政工作者政治素养,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知识丰富的专业思政教师和专职学生工作者团队。其次,利用疫情防控这一生动的实践教材,不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党的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所在,让学生从实践教材中认识到全国上下一以贯之的执行力背后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理想信念入耳、入脑、入心。

  1. 加强责任感教育,强化使命和担当

继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让初心使命扎根师生思想深处。以疫情防控期间涌现的一批批奔赴一线的医生、护士、志愿者、环卫工人、货车司机以及身边一线师生等先进典型为素材,做好正面宣传,激发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致敬抗疫工作者。加强感恩励志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提高学生责任感,牢记使命、勇担当。[6]

  1. 优化课程教学,深入推进课程思政

做好课程思政的宣传引导,提高课程思政的认同感,从而激发教师团队自发提高自身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利用好疫情防控这一鲜活的实践教材,让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进课堂、入学生心中,发挥好传统思政课、专业课及通识教育课最大影响力。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引导他们自觉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

  1. 加强网络思政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网络阵地

传统的线下主题班会、讲座等集中活动已不能满足当下疫情防控需要,作为高校教师,更应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走出来。譬如,开辟疫情防控专栏,开设 “抗议英雄”专栏、“辟谣专栏”“疫情动态”专栏等,开展“云家访”、“云课堂”、“云沙龙”、“云帮扶”、“云就业”等线上教育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焕苓.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J].《文化研究》2018,(9)

  2. 李小玲,王建新.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20(04):98-102.

  3. 马国超.《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成果公报2[EB/OL]. https://jnxq.sdust.edu.cn/info/1039/14717.htm, 2020-10-20.

  4. 陈杏园.疫情常态化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着力点浅析[J].基层建设,2020(22)

  5. 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J].求是,2020,(17)

  6. 滕昱.以重大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B/OL].https://zj.zjol.com.cn/news/1439156.html,2020-04-29.

  7. 刘紫春,付海莲,许亚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重点的思考[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219/c40531-31594999.html,2020-02-19

郑秋红(1990.10)女,汉族,山东菏泽,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