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邓永驰

湖北省老河口市竹林桥半店(明德)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空间观念主要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在他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他们见到的纸盒、箱子、书、茶杯等,他们初步建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形象;他们玩的皮球、乒乓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因此,在学习“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然后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这就体现出教材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尊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

学生在生活中,实际上已经积累了大量数学知识的经验,只是学生没有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经验。这些表象和经验正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资源,在一些教学中这些生活经验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从窗户的推拉,电梯的运动,汽车的运动中去感知平移;从风车的转动,车轮的转动,方向盘的运动方向中去认识旋转。这些实例学生在生活中都曾看见或亲身经历过,因此,对这些物体的运动有深刻的认识,这些经验会直接帮助学生认识平移、旋转的特征,学生也会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生活经验的积累会促进知识经验的积累,生活经验也能促进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而空间观念的培养,也正是得益于抽象思维的发展,因而在教学中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

二、重视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培养空间观念。

直观与操作在学生形成几何概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达到形成正确的概念。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等感知活动,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并能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多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一些实践活动,并把知识内容与空间形成统一起来,建立几何概念,促使学生形成空间表象,培养空间观念。

例如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首先通过课本中图形的观察,指出某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拿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如装食品的纸盒、铅笔盒、牙膏盒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的面、棱、顶点的情况。并且等到学生动手体验环节,教师还可以借助长方体模型演示,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及面的特点;然后再由面引出棱,观察发现棱的特点后,又由棱引出顶点。学生跟着老师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看一看等活动,从中明确长方体面、棱、点的个数及其各自特征。这样使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在切身感受和体验中建立空间观念。

三、通过识图画图,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时,首先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在他们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后,再渐渐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通过实际画图,引导他们理解并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垂线的画法时,在帮助学生形成垂线的概念中,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用两条颜色不同的直线来演示它们的相交过程,把一条线呈水平方向固定在黑板上,转动另一条垂线,当一个角成为直角时,让学生观察其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引出垂线概念后,让学生明白,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健是看相交的角是否成直角,它与两条直线的方向无关。在教学垂线的画法时,课本上用三幅图来分别详细说明了画垂线的方法,包括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此外还设计了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在画图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形成了表象,又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四、放飞丰富想象,升华空间观念。

四、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增强空间观念的形成。

现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带入课堂,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从感知中了解物体特征,进而理解几何概念。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动态直观,提高的教学效率,学生空间观念也得到很好的培养。传统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多借助实物、模型和图片进行辅助教学,这种演示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学生容易出现学习障碍。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演示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理解“空间与图形”的难点。“观察物体”一课,在添加正方体时,可以用鼠标直接移动,想到哪里移到哪里,灵活自如;教师讲解“三个摆法不同的物体从正面看形状相同时”,用课件闪烁三个物体的前面,课件闪烁,形象鲜明,突出了教材的重点;看立体视图判断添加一个正方体从侧面看形状不变:“想好了吗?看屏幕。这些摆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呢?”看着视频,一个个图形在脑中闪现,学生快速地思索着,空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快放、重放等手段,实现了图像的变化、色彩的运用以及声音与图像的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了其直观、形象等优势,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上四个方面的策略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综合运用的。在教学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协调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以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有深刻的认识,让他们的空间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佳.对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培育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9):100.

[2]黄超育.探究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7(1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