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

郝向利

河南省夏邑县太平镇西平小学 476413


摘要: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社团活动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强化教育特色。本文就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活动的有效实施与管理提出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活动; 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 社团管理;

一、理念先行:确立社团特色发展方向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也就是说,在学校教育中,德、智、体、美和劳都是重要的,没有主次之分。且在教育实践中,必须使学生的多种才能、天赋、意向、兴趣和爱好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现代教育就是全人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教育理念与学校的社团活动理念相契合,发展学校社团既是社会发展之需要,又是教育模式转变之需要,更是学生个性发展之需要。故而,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改革教育模式,解放学生思维,打造育人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应作为学校社团发展的基础理念,并应在此理念引导下,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个性和素质的主动协调发展。总之,学校应以社团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强化学校教育特色,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二、手段更新:开启社团活动项目研究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国家课程。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以教改为契机,以项目研究为抓手,致力于推动学校社团健康发展。

1. 注重社团活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基于项目的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选择的活动项目必须基于真实的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社团项目活动中,学校要根据社团属性、研究范围,并结合校园生活确定项目主题:如对于服饰社团,可要求他们为班级小伙伴设计富有时尚感的流行小挎包、儿童校服等;对于科技社团,可鼓励他们为自己制作名片、为学校设计校徽;对于计算机社团,可让他们为校运动会制作成绩统计表;对于心理社团,可引导他们围绕“孩子,你为什么厌学”“再见,网吧”等主题进行宣讲活动。这些项目巧妙地将社团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 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在社团项目活动中,指导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如在信息社团项目活动中,学生在用画图软件制作宣传海报时,指导教师不应先定下一些条条框框,告诉学生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而应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储备,鼓励他们回忆见过的海报样式、内容,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次海报主题是什么?应怎样来体现这一主题?讨论完成后,要求他们制订可行计划,并根据计划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当学生遇到有挑战性的问题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寻求同伴帮助自主解决;若仍未能解决问题,教师再给予有效指导。总之,在社团项目活动中,指导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说教法,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和不断的鼓励引领学生探寻未知领域,走向成功。

3. 注重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团队协作中共同发展,是基于项目的社团活动中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化分工、协同作业,如技术全面的学生进行技术攻关,文笔好的学生负责文字阐述……总之,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活动中,并能在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样的社团活动才有凝聚力,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需注意,在项目活动中,教师既是合作者、教练、助学者、管理者,又是一个研究者、实践者,要引导学生专注项目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了解学生的项目活动情况,监督学生完成各阶段任务;同时,规范学生行为,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评估,促其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完成活动任务。

三、管理俱进:促进学校社团健康发展

社团成功组建之后,如何实现长效管理,保持社团特色化发展,是学校社团管理的重心。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社团管理进行了实践探索,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夯实基础,打牢社团发展根基。

首先,要保证社团组织机构紧凑灵活。在编制社团组织结构时,应加强“人”的建设,注重指导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专业教师与非专业教师的结合,确保社团组织“兵精将强”。其次,要保证社团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一要做到课程设置覆盖面广,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二要做到课程实施“三稳定”(时间、场地、师资的稳定)。再次,保证社团角色定位准确。即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促进社团课程改革。第四,要保证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体来说,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凸显时代特征,同时还要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 狠抓常规,提高社团发展质量。

为保障社团活动正常有序开展,以及项目式研究学习在社团的全面推进,学校要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加大社团管理力度。

(1)加强制度建设。开学初,学校应责成各社团负责人细化本社团管理办法,制订课程目标,拟订学期社团活动计划、活动项目主题。同时,教导处要协同少先大队对社团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等进行全面审核。学期末,还要组织教师对社团学生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评价指导教师的依据。

(2)加强平时督查考核。一方面,在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中,学校督查小组进行常规巡视,了解各社团活动情况并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学校每月组织社团指导教师开展研讨活动,确定各社团每月重点推进的主题项目,并对项目主题操作进行指导,以此提升社团指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社团项目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社团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社团活动也对学生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自我探究能力,已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学校应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切入,审视社团管理与社团建设,开发与实施独具特色的社团活动,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对小学生艺体社团现状的调查分析和思考[J].新课程(下),2015,(12).

[2]石中英.社团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4,(6).

注:本文系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基础教研室2020年度夏邑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20]-L202009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