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防控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3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防控与思考

冉海燕

重庆市 硕士研究生 重庆 400000

摘要:岁末年初 一场突如其来的武汉新冠肺炎病毒施虐全国,对我国人民的健康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及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疫情防控关乎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政治等方方面面。本文对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面临的难点问题作了分析, 然后从宏观的视角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 问题 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交通、物流等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风险不可避免。据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研究报道,1940 年至2004 年间全球共出现335 种前所未有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其中71.8%( 约240 种) 来源于野生动物。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变异,以及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失衡,新发传染病将会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难题。2019年末、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将整个中国都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之下,每天成百上千的疑似和确诊病例,让我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封城、封闭小区等措施来控制疫情的暴发性增长。回顾我国近20 余年来先后成功应对了SARS、H5N1 禽流感、重症手足口病、甲型H1N1 流感、H7N9 禽流感、以及MERS等输入性疫病的防控,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疫情防控经验,但此次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为严重的一次,其覆盖面广,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病死率高,是对我国传染病防控的又一次严峻挑战。下文是我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些个人思考,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临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和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已经采取了果断有力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湖北疫情还很严重,面临众多的难题。

(一)对新冠肺炎疫情整体认识不足

新型冠状病毒毕竟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人类还是首次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虽然科学家通过不少病例观察到了其中一些端倪,但对整个疫情防控来讲还少之又少。我们还是在用处置SARS,MERS的经验来管理防控,虽有前事之师,但也有诸多的未知领域需要探索。疫情发生以来各大新闻媒体每天都在报道疫情防控动态及疾病认知进展,也每天都在辟谣,导致一些不明真相难辨是非的老百姓的恐慌。因此,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苗头就要迅速向上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报告,以便尽快研讨防控方案,遏止疫情蔓延,将疫情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如果疫情控制不好,势必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众健康、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

(二) 防疫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防护用品短缺。面对如此大的疫情考验,我们的疫情储备物资明显不足。疫情重灾区武汉多家医院物资紧缺,急需大量一次性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药品等,给疫情的有效防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虽然我们在全力加班生产防护用品的同时,也在广泛采购全世界的防护用品,但都还相去甚远。二是住院病床短缺。虽然政府火速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多家方舱医院,极大缓解了武汉疫区病人住院的难题,但每天面对增多的确诊及疑似病例,还是显得床位异常紧张。三是医护人员短缺。国家对三级传染病医院的普通病房护理人员配比是1:0.4(1张病床配0.4个护士)。医护开放床位与医护人员配比为1:1.15,在岗护士占医护人员的比例≥50%。以火神山医院为例,拟开放1000张病床,按1:1.15比例计算,至少需要医护人员1115人,其中护士至少需要558人(50%),而火神山医院是专门收治危重病人的专业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的配置比例高达1:3-4,因此需要更多的专业医护人员,但单纯靠湖北本地的医务人员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从全国各地医院抽派大量专业医护人员支援湖北。让众多有症状患者都能及时就诊及住院治疗,避免患者辗转在各医院就诊过程中或排队住院中再次成为新的疾病传染源。

(三)群众主动参与疫情防控不够

因疫情防控的紧迫需要,自国家下令武汉封城,全国大部分省市都进入疫情一级响应,号召全国人民尽量宅在家中,尽量不出门,即使要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但仍有少数群众,尤其是非重灾区的少数群众就不怕疾病传染,我行我素,新闻媒体不时曝光个别人员出门不戴口罩,不洗手,随地乱吐痰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一是与政府相关部门宣传不给力,少数群众接受正面科学宣传不够;二是受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少数群众不相信科学,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响应国家号召,不配合政府宣传,不自觉参与到疫情的防控中来;三是少数群众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平素身体状况尚可,鲜有生病,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百毒不侵。因此,群众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意识不够,势必加大防控难度,扰乱防控秩序。

(四)疫区回来人员隔离不够

春节前从湖北境内返回全国各地的部分公务员、民工、学生商务人士、旅游人员,由于对疫情防控局势认识不够,缺乏大局意识,担心自己一旦隔离会影响春节全家人员的团聚,担心自己一旦告知亲朋来自疫区会受到亲朋好友的疏远或歧视,因此,部分人员故意隐瞒疫区生活、接触史,在疾病的潜伏期,还若无其事的到处购物、串门、聚会、用餐,造成病毒广泛传播,再次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

二、如何加强疫情防控

(一)综合掌控局势

疫情局势综合掌控需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家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精心安排部署指导下完成。有些地方的疾病防控部门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强大疫情时,不知所措,防治工作手忙脚乱;收集信息不及时、不完善,疫情防控信息发布不及时、不通畅,一度造成社会恐慌。所以,疾病防控部门除了要强化传染病防治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领导驾驭能力外,还需将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疾控人员、医护人员整合起来,将新的检测技术、诊断仪器、药品等运用于防治工作之中,提高专业防控能力水平,并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疾控部门还要每日收集疫情相关数据,通过正规媒体及时、准确、权威地发布疫情信息,消除社会谣言,稳定群众情绪,让广大群众主动、积极、配合并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二)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的三个原则管理

传染病的防治要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非典之后,我国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构建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方案体系、法制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为组织、指挥、计划、协调、实施、管理和控制重大疫情防控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法规。因此,任何疫情的防控都应遵守传染病预防的基本规律。首先是及时发现、早期管理传染源,必须加强对湖北出境人员的管理,加强各人群集聚区的管理,对有疫情发生的小区要采取主动隔离、强制隔离的措施控制传染源。从湖北疫区到各省的人员要严密追踪,就地强制隔离14天。其次是切断传播途径,其中重点措施要集中在隔离和消毒两个环节,SARS的防控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点。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特性,除了号召全民戴口罩,勤洗手等基本措施外,还要选择正确的环境消毒措施,选用对病毒敏感的消毒液消毒。三是如何保护好易感人群,在疫苗没有研制出来前,这是一个现实的难题。但我们可以科学的对易感人群进行一般传染病防治方法的培训、健康宣传和社区指导,指导他们如何防护、洗手、消毒等。

(三)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暴发是诸多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人类生活习性改变交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突然发生、事态紧急、快速传播、影响复杂、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等特点,只有政府组织多部门联动、全社会组织、群众性参与,甚至国际联动才能快速防控和扑灭传染病疫情。医疗卫生体系内的疾病预防机构、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特别是传染病医院要通力合作,发挥预防和临床两支专家团队的专业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抽调更多的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支援武汉,加强方舱医院的建设,征用、改造现有的综合医院病房达到传染病防治标准,加强实验室核酸检测及CT筛查,以感染、呼吸、危重症监护等临床专业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建立一个同防同治的传染病防治体系,尽可能不漏掉一个可疑患者。

(四) 坚持联防联控

通过政府建立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政府部门、军队、地方政府、各级防疫机构、医院、各卫生检疫部门以及生产医药器械的企业之间的协调联动,保障防护用品生产厂家的权益,保护一线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统一组织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当前由于新冠病毒致病机制尚未阐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家和各级政府正全力以赴领导地方卫健委及疾控中心部门精准施策,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止疫情死灰复燃。

(五)发挥科研队伍的作用

我国在防控SAAS、H5N1、H1N1、H7N9、腺病毒感染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中产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我们要依托这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并再次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发挥科研队伍的作用,尽快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及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同时发挥祖国医学中医的优势作用,开展中西医结合、中医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优选中药防治良方供全国人民免费享用。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散布世界多国,我们更应该联合全球医疗、药学、疾控等相关领域的科学专家,发挥救死扶伤、群策群力、资源共享、互助合作的大爱精神,尽快研讨制定出新冠肺炎合理的治疗方案,尽早研究出治疗此病的药物或疫苗,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做贡献。

(六)加强个人防护,全民主动参与疫情防控

政府加强宣传,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上来,对心存侥幸心理的一些群众要耐心讲解、劝导。告知他们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及呼吸道感染病人,出门均要佩戴口罩。强化手卫生意识,按照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手卫生规范,做到勤洗手、科学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务必要洗手。注意公共卫生,告诫大家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谨防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加强自身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通风换气。杜绝带病上班、聚会、聚餐、串门。

(七)爱护野生动物,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野生动物携带不明细菌或病毒,目前的信息表明,此次新冠病毒可能来源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已经初步确定与贩卖、食用蝙蝠(菊头蝠)有关。因此,我们应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或等场所。避免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给全人类敲响了警钟,期望国家能出台更严厉的法律法规来制止和杜绝野生动物交易,让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共处。

(八)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群众恐慌

疫情期间,政府应加强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各种新闻媒体发布各种科学疫情防控知识,避免群众听到不当言论而盲目恐慌。同时要坚强疫情期间群众的心理疏导,各级政府部门要安排人员对各社区有心理障碍的重点人群关注,指导他们如何科学面对疫情、如何防控、如何就医,并要协调解决他们因疫情防控期间购买生活必需物资的困难带来的心理恐慌。政府也应鼓励各大医院包括社区医院的医生开通在线心理咨询及疾病咨询,让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及心理障碍的群众能不出门就能够得到专业的诊治指导及良好的心理疏导,消除他们对疫情的恐慌,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对那些接触过确诊病人的隔离人群,更要加强心理疏导,因为这部分隔离人群的压力来自多方面,一是来自感染疾病的可能性,自己到底会不会患病,要经过漫长的14天观察,14天的煎熬,可能就在惶恐中度过;二是来自周围小区人员或亲朋的压力,一旦自己被隔离,会不会被别人疏远、歧视或唾骂,都会给隔离的人员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对于曾经是确诊病例,通过医学观察解除隔离或治愈的患者,也要加强心理疏导,如果疏导不当,很可能造成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因此,疫情过后尤其应重点加强对患者及被隔离的人员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上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互联网络和交通的全球化,传染病的防控也面临全球化的困难。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传染病疫情在我国曾多次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70 年以来,全球每年至少发现1 种新型病毒,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呈现暴发频率增加,传播速度加快,波及范围扩大等趋势。而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再次证明了这点,由于对新生病原的认知缺乏,导致对其致病特性及机制不完全了解,防治都成了现阶段迫在眉睫的难题,虽然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疫情的防控还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通过全球科学家及中国广大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新冠肺炎病毒的神秘面纱一定会逐步揭开。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以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一定会科学防控并战胜这次疫情。

参考文献

[1]汪伟全陶东. 新冠疫情防控情境下区域应急协同机制与效能优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2).

[2]王伟玲,吴志刚,王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数字政府建设的影响及建议.《科技导报》 2020 (6).

[3]张全省,习近平关于抗击新过肺炎疫情重要讲话的重大指导价值[J].《理论建设》, 2020 (01).

[4]沈和 王自华,重大接情防控吸须强化五个能力建设[J]《中国经济时报》. 2020(3):4



作者简介:冉海燕,1977年9月出生,女,土家族,重庆市,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邮编,4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