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任雅微

新疆世纪农丰土地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乡村面临转型发展难题,同时村庄规划也存在理论认知层面的不够深入与技术支撑不到位等问题。因此,目前国内各个地区也希望通过空间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与全域管控来深层次干预乡村空间重构,持续强化乡村空间治理、行使自然资源监管职能、尊重多元价值诉求等重要内容,从多个方面思考解决问题。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困境;实施路径

引言:从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问题着手,分别探讨了农村空心化问题、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乡村特色消亡和政策规划不足等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助推乡村振兴谋求新路径,本文探讨了当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有效做法。

1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1.1农村空心化问题

我国乡村振兴道路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空心化。据统计,我国每天有80多个村子消亡。2019年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并且仍然处于加速阶段。改革开放成果卓越,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伴随着人口大量流失,农村“空心化”问题必然出现,针对这一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村庄布局规划工作方面还有待调整。这个治理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也必然会面临各种现实问题,例如:乡村地方政府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也必须加快工作步伐,同时还需要参考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工作实践活动及相关经验。1.2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我国农村乡村振兴建设正处于精准扶贫、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明显存在由资源匮乏、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所导致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农村贫困群体快速发展,不利于乡村的全面振兴。简而言之,乡村振兴还必须结合更深层次的教育培训、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实施技术共建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等。

1.3村庄特色的消亡

我国村庄特色消亡问题非常严重,几乎所有村庄都在发生着这样的改变。其背景就是工业化、城镇化所导致的大量农村人口因为“二化”而被集中到城镇中参与生产,他们的消费生活模式发生改变。大量的农业人口被“城镇化”,也导致如大量的传统村落消亡,历史文化消失等一系列问题。拯救乡土文化,留住乡村记忆,已然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亟待合力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2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向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是为了解决新时代的社会矛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与补充,是在国土空间整治的基础上,推进乡村现代化发展,使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全面重构。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战略,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应统筹城乡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关部门应按照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生态宜居等要求,把握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向,从文化、环境治理、生态、产业、人才等方面应对“三农”问题,引导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除此之外,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地区还需落实特色农业,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主导,旅游休闲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基于此,乡村基础规划编制工作应及时制定乡村空间管理、发展、控制方案,积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居民居住及生活条件,营造和谐乡村人文环境,形成“分区分类”“区域统筹”的多层次乡村空间体系。此外,相关部门应结合乡村建设现状,以技术引进、资金扶持为方向,设计符合乡村发展的空间规划及改造项目,改善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而在各村庄规划中,相关部门需整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方式,分析乡村人口信息变化以及乡村地区的区位条件、产业趋势,同时尊重地区特色,重视乡村振兴规划与地方实况的契合度3国土空间规划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3.1划定“三区三线”,树立底线思维

“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及生态空间三大类型空间展开,分别对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及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国土空间划定“三区三线”过程中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明确三类空间与三条控制线的划定标准,结合地方特点与空间发展战略形成协调一致的核心内容,最终建立刚性控制线。这条刚性控制线就代表了底线思维,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做到精细地与区域管控边界、管控强度进行衔接,并做到自上而下指标传导与自下而上的诉求反馈相结合。

3.2强化乡村生态治理

要强化乡村生态治理,这是国土规划工作的本质内容,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在农村国土规划方面还存在乡村生态治理不到位甚至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强化生态管理意识已经成为了国土规划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该过程中,必须做到逐渐完善乡村生活配套设施、修复村庄生态环境,改善乡村内部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建立绿色生态化农村。

3.3从区域视角判别村庄发展动力要从区域视角判别村庄发展动力,坚持做到地域化、文化化、时代化相结合发展,避免出现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千篇一律的问题,应体现村庄地域特色和弘扬乡土文化。

3.4坚持刚性与弹性结合,加强村庄的管理

我国乡村国土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必须做好乡村整治工作,从生态优化、产业转型、生活提质、文化兴盛、治理增效等方面探讨管控引导工作,做到村庄管理刚柔并济。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划定三区空间及管控边界,并探索村庄规划“留白”机制。具体来讲,就是基于法理依据实施刚性管控策略,同时落实人居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柔性政策,建立乡村社会中的良性发展“人-人关系”“人-地关系”“人-房关系”及“人-产关系”,引导村庄实现长期可持续治理发展。

3.5结合实践型规划需求落实编制工作

在结合实践型规划需求,落实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时,相关部门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 确立乡村居民主体作用规划编制应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从村民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规划各村庄建设用地、农田建设空间,高效整合乡村环境、基础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同时向村民普及规划编制工作内容,听取相关人员意见,明晰土地归属权,并且充分考虑村庄集体利益,发挥乡村居民主体作用,调动其参与、实施规划的主动性。

  2. 简化乡村规划成果的表述形式在符合相关部门存档、审批标准的基础上,确保规划成果简明易懂,使其成为村规民约。争取将乡村规划做成规划文本薄,管制规则具体、图文丰富,为村民理解、配合实施乡村振兴规划打好基础。

  3. 制定规划项目实践方案针对文化、环境、耕地等类型的规划项目,制定可操作性的开展方案,同时明确各项目投资、用地规模、实施计划。

  4. 有序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试点分析、后期全面开展的基本思路,针对农村建设、土地改革、社区建设等示范点,预先进行乡村规划编制。总结各村庄特色,选用不同的乡村振兴方式,强化农村空间规划效果,满足国土空间规划要求。

结束语:乡村地区本身具有错综复杂的地域特性,因此伴随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演变现状,我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必须起到重要作用,注重在乡村发展条件差异巨大的大背景下追求乡村振兴各方面要素全面发展,建立村庄层面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体系,关注人口产业与资源文化变化,实现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整体发展,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张勇.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若干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9(18):136-137.

  2. 江国逊.国土空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规划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1):78-80.

  3. 赵小风,张鸣鸣,赵雲泰,贾克敬,李颖.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总体思路[J].土地经济研究,2018(02):108-120.

  4. 赵小风,张鸣鸣,赵雲泰,贾克敬,李颖.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总体思路[J].土地经济研究,2018(02):108-120.

  5. 赵航.新时代背景下人文地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6):228-230.

[6]王映月,杜娜.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6):3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