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探究性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探究性教学实践

王飞

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23420

学生学习了如何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后,将学习在中职化学学习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第一个包括计算、实践、分析在内的定量的化学实验——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一实验对实验结果的精确性要求较高,笔者认为,将探究性教学方法用于该课题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为学生之后的中职化学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了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溶液的配制过程及其操作方法,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的通常做法是: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后,教师强调一遍实验重点及容易引起实验误差的注意事项,并介绍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的新仪器:容量瓶,之后给学生安排自由时间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后,对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如:所用溶质质量的计算,容量瓶、烧杯洗涤,定容等实验操作可以掌握得很熟练,但对于为什么要洗涤烧杯、玻璃棒、容量瓶等;为什么严格遵守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内容都不清楚,更重要的是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并没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量浓度这一重要概念,具体表现为:学生区分不了用1L蒸馏水配制某溶液和配制出1L某溶液的区别、无法对容量瓶进行误差分析、不清楚容量瓶是否需要干燥、对一次移液后为什么要洗涤烧杯再次移液等问题感到疑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带领学生深化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在进一步了解每一步实验操作背后的实验原理。从以上分析笔者感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不关注对学生实验原理和实验分析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设置过于单一,所以,笔者运用探究性教育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以完成上述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605d4ae0bd4c3_html_212a89803eeecba2.png

第一步是从溶液在实际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广泛使用出发,提出一定物质的量溶液的配制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第二步是带领学生复习物质的质量分数等相关内容,从相关的计算公式入手,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预习内容设计配制一定质量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第三步是根据上述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组织学生讨论,选择相关的实验仪器。

第四步是指导学生严格尊周定量实验所规定的严格的精度要求,改进完善计算、称量、溶解、所配容易转移、烧杯洗涤、洗涤液转移等主要操作步骤。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工程中,多次重复洗涤步骤,学生们也只知道遵循教师的要求,而不去思考为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课堂中设计了下述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笔者首先将配制的碱性溶液倒入事先洗干净的烧杯中,然后将溶液全部转移到事先备好的大烧杯中,再将事先滴有酚酞试剂的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因为小烧杯中有氢氧化钠溶液残留,蒸馏水变红了,将残液倒出;再将上述蒸馏水倒入烧杯中洗涤烧杯,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此次的蒸馏水变为浅红色,倒出残液;进行第三次上述重复后学生可以发现残液变为无色。通过上述实验展示,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少量多次的洗涤在保证实验精确性中的重要性。

最后一步是进一步从定量实验的精确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并设计出容量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直接拿出实验所需的容量瓶向学生展示,直接告诉学生这是这节实验课所需的实验仪器。而学生通常并不知道为什么需要是要容量瓶,而是被动的接受使用容量瓶这一事实,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实验仪器的能力。教师需要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加入容量瓶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分析容量瓶特殊的构造可以提高溶液配制的精确性,帮助学生理解新接触仪器的原理。

由上述教学实例可以看出,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应该包含理论知识、化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运用所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三个方面,不能忽略任一方面的培养。将探究性教学模式运用到中职化学教学中更能促进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设计化学步骤,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后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次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且对每一步的实验步骤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当然,笔者也感到教师需要提升自己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能力。在实际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如何面对探究性教学模式下学生跟不上课程节奏、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不能和老师有效互动等的突发情况,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常常处于被动的位置,需要教师更充足的课前准备和良好的教学应变能力,对课堂的突发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谈论,并且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笔者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教师也需不断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使得课堂效率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