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日常监测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1

高血压的日常监测与护理

李润容

荣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 (四川 自贡) 643100


高血压是我们熟知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虽然发病程度轻重不一,但是持续性存在还是会引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最终导致其功能衰竭,因此高血压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隐性杀手。因此,以下主要对高血压的日常监测与护理,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预防的建议。

1.高血压的概述

血压是心脏收缩时,心室的血液泵入全身时血液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所以血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没有血压,血液就无法流动。而高血压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心脏驱使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施加持续异常高压力。当前,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就患有高血压。目前,对于95%的高血压并没有确切的原因,主要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相关,因此也称作原发性高血压。但也有少部分高血压患者是因为药物或者其他疾病引起,医学上称其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以处置原发疾病和因素为主,我们普通意义上说的高血压是指原发性高血压。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没有任何症状,通常是在例行检查后才会发现患有高血压,也有一部分人是在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就医时,通过血压测量而得知患有高血压。

2.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并没有确切的病因,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高血压?遗传、年龄、环境、饮食、肥胖、精神压力等因素均可能。近半数人无任何症状,部分人会有头疼、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3.高血压的日常监测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是多少?低压为60~80mmHg,高压为90~120 mmHg,老年人血压适当高一些。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不同日3次测的血压,低压≥90 mmHg或和高压≥140 mmHg,均可诊断为高血压。

日常生活中,测量血压要注意些什么?一是饮食、运动(含情绪激动)、洗澡等半小时内不测;二是测血压前安静休息五到十分钟;三是监测时定部位、定时间、定器械,定人员,定部位时选择健康侧肢体测量,禁止选择病残侧肢体。

4.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高血压的护理问题有头疼、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有关)、潜在高血压急症、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高血压的主要护理措施有:

(1)注重休息。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午睡占半小时,老年人可适当增加1-2小时。高血压初期一般的体力活动可不受限制,避免重体力劳动;血压较高(高压≥180 mmHg、低压≥110 mmHg)、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者应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渡兴奋。

(2)合理饮食。万病始于口,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合理,合理的饮食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应食用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钾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防止便秘。饮食以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为主,切忌高脂肪饮食,容易导致肥胖,使得血压上升。除应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外,还应适当补充叶酸。

(3)药物护理。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物,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注意新用药或是更换药物后的监测血压的变化,以便判断药物的疗效和增减剂量,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有无低血压的发生。并向高血压对象讲解有关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症状、药物使用等相关知识。

(4)并发症高血压急症的护理

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急剧升高≥180 /120mmHg,出现头疼、恶心、心悸、出汗、视力模糊等,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急症的护理:一是停止活动,卧床休息,避免躁动,保持情绪安定;二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吸氧的吸氧;三是及时检测呼吸、脉搏、血压、心率、意识等生命体征;四是按医嘱尽快应用适合的降压药,如有烦躁、抽搐者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地西泮等。

5.高血压的预防

(1)控制体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所以应保持健康的体重,超重和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高血压患者日常应适当进行运动或体力劳动,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周至少进行2.5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或至少进行1.25小时的高强度运动。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释放精神压力,保持睡眠充足,切忌熬夜;同时要戒烟,避免或减少饮酒和含酒精饮品,并避免接触二手烟;学会自己在家测量血压。生活方式的改变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但是需要明确目标,将其分解完成容易实现的小步骤,循序渐进,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预防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