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危险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9
/ 2

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危险因素研究

刘晓青

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110

摘要:目的 本文将具体分析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60例基底节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患者,并把这些患者人群作为观察组。另外,还要选择同期60例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没有脑出血的患者,把这些患者作为对照组。接着详细分析观察组脑出血的类型和出血量,再对比二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的首发症状,对比动静脉畸形的具体部位、对比动静脉畸形大小、对比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对比动静脉畸形深静脉引流等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出血类型,丘脑局灶性出血5例,出血量7~18ml,脑出血破入脑室34例,出血量17~52ml、尾状核头出血12例,出血量9~18ml。观察组年龄要比对照组低些,高血压患病率,动静脉畸形发生率,动静脉形深静脉引流率应该高于对照组。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发现,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年龄,高血压、动静脉畸形部位,动静脉畸形大小等都包括在内。

关键词: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

脑动静脉畸形是局部脑血管的变异,主要是在病变部位脑动脉,以及脑静脉之间缺少毛细血管。具体而言脑动静脉畸形是指血管生成的调节机制障碍,让脑动脉,脑静脉形成连接,从而在动静脉之间产生短路,出现系列脑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最终形成脑血管疾病。由于该病在临床上经常表现为反复出血,引发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有时也会引发癫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且这种疾病的康复率比较低,存在生存率低的风险。脑动脉畸形发生率男性是女性的2倍左右,主要患病的年龄段在20~39之间这个范围,可以说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而60岁以上患者相对不多。若是超过60岁以上的患者,最先要考虑的病因应该是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畸形本质上就是发生在基底节的地方,促使丘脑,壳核等地部位的出血率不断增高。但是,预防脑水肿的情况,降低颅内压同样会让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而且改善起来也有不足之处。针对于脑组织出血面积大,病情进展快速的患者,采用栓塞介入,手术的方式会增加梗阻脑积水的风险性,还有可能引发大脑出血,在很大程度上损害脑组织结构,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的死亡。研究表明,预防治疗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也能降低病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观察组选择60例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患者。而对照组要选择同期60例基底区动静脉没有脑出血的患者。

1.1.1纳入标准

实际纳入标准有3个:①经过颅脑CT,MRI、血管造影等多方面的详细检查,可以看出基底区有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域,以此可以确诊为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②其他的脑区结构没有实际受损的情况。③在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可以看到有圆形高密度血肿的情况,也可以看到低密度,囊性变血肿,以及血肿周围的水肿。

1.1.2排除标准

关于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因素,排除的标准具体从下几个地方可以充分体现。①继发性基底节区脑血,也可能是严重外伤带来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情况。②存在脑部手术史的情况。③患者有心,肺、肝、肾等功能衰竭的问题。

1.2具体方法

患者在进行入院的时候,必须要详细检查影像学,血液生化、临床等方面的症状,并把临床资料全部收集好,依据实际检查出来的结果治疗并预防脑出血。与此同时,还要详细分析观察组脑出血患者的基本类型,还有要观察出血量,在二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等症状,在此基础上要做首发对比,具体分析动静脉畸形部位,动静脉畸形大小、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等方面的相关等级。

2结果分析

2.1分析观察组脑出血类型及出血量

在观察组当中,患者出血类型,患者出血量:壳核出血9例,出血量8~22ml,丘脑局灶性出血5例,出血量7~18ml,以及脑出血破入脑室34例,出血量17~52ml,尾状核头出血12例,出血量9~18ml。

2.2二组患者的资料比较

关于二组性别,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率的具体化比较,基本上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而在观察组当中,年龄明显要比对照组要高,高血压患者病,丘脑动静脉畸形率,以及静脉畸形都是大于发生率。而动静脉畸形深静脉引流率,静脉畸形的分组平均要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3讨论

脑出血破入到脑室,最大的危害是当脑室存在血凝块,脑脊液循环的通路就会受到阻碍,引发急性的脑积水问题。当颅内压增高的时候,患者就会出现头痛,头晕,肢体功能障碍,所以这种情况需要尽早利用手术来缓解 颅内高压的症状。而研究也表明,脑出血破入脑室,在观察组当中平均出血量同样处于最高的状态,并且尾状核头出血在9~18ml,这样会急剧恶化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使患者产生病灶对侧的偏瘫情况,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患者的日常活动非常不利,甚至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而言,胚胎阶段就开始形成血管调节机制,如果伴随着基底节区动静脉的畸形,患者在中年时期,或者是青年时期就可能出现脑出血的问题。所以,观察组年龄明显要比对照组低,其平均的年龄仅在22岁左右。脑出血的常见因素就是高血压,可由于血压突然升高,产生畸形动静脉的破裂,或者是斑块的脱落。比较严重的情况还有持续血压高会引发血肿扩散,压迫壳核等问题,所以要避免参加剧烈运动,预防脑动脉粥样硬化,时刻保持平稳的心态,这样才能让血压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有利于更好的预防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除此之外,在观察组动静脉畸形的部位,主要是以内囊,丘脑为主,由于内囊密集传导的实施,大部分是通过外界信息的接收,还有大脑皮层指令的下达完成。丘脑在整个结构中属于高级中枢,该中枢神经活动比较频繁化,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动静脉畸形发生在这些地方最容易产生破裂性出血的现象。

对于基区节区动脉畸形而言,畸形越大,发生破裂出血的几率就越高。当血液供应为豆纹动脉的时候,会让局部血肿出现,促使动静脉畸形周围脑组织软化,也可能出现脑萎缩的情况。而静脉回流是动脉畸形血管构筑的关键性因素,存在着深静脉引流者的脑出血几率,一般要比浅静脉引流者要高。当前临床研究表明,动静脉畸形分级越高,其发生出血的风险性就会越高,比较严重的患者出血后会辐射到多个功能脑区。为此,必须阻断动静脉畸形部位,不断缩小动静脉畸形,有效降低出血带来的风险。伴随着畸形团供血动脉,以及深静脉的引流数量的增加,动静脉畸形增长的情况,动静脉畸形分级也会随着出血风险而增加,而且术后还会出现占位性脑水肿的问题,二次诱发脑出血,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即使对照组的分组得到很好的降低,也需要及时做好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预防和脑出血的治疗工作,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4结语

历经多方面因素的全面分析,高血压,动静脉畸形较大、动静脉畸形分级较高等方面都是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所在。因此,在临床上发现,年轻的患者在脑出血预防和治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通过监督患者的出血频率,不断给患者降低血压,缩小动静脉畸形带来的相关隐患,从而更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CT伴CT血管造影在急诊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术中的应用[J]. 俞丽生,盛汉松,林坚,尹波,林冬冬,张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 (07)

[2]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 李喆,李强,张琪,诸德源,方亦斌,黄清海,洪波,刘建民,许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8(07)

[3]2017版美国心脏协会《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处理》中破裂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的解读[J]. 樊娟,张玉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 (07)

[4]影响颅内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患者预后的出血性因素分析[J]. 刘俊,宋海·别德勒汗,张华楸,舒凯,雷霆.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