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历史课堂“主线” 实现历史对话教学——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9
/ 3

寻找历史课堂“主线” 实现历史对话教学——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思考

杨倩倩

湖北省宜昌市高新天问学校 443000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2019年7月9日国家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成为了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意见》起草思路是着重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国家总体重大决策部署下,国家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达到了新高度,一时间,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确立正确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历史学科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意见》里提出了落实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强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笔者拟从寻找历史课堂教学“主线”这一切入点,提出在观摩其他教师课堂中的优秀案例中和自己在实践中的初浅看法。

一、进行“主线”教学的出发点

1、课程标准对于初中历史学科的内在要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同时,新课标给教学者的教学建议是“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前,要仔细分析教材编写者的主题思想,提炼教学主题,把分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以“一个中心”“一条主线”有机地串起来。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是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导向,是课程内容情境化,以主线为引领,是课程内容清晰化。所以,历史教学主线的实施首先是出于教学行为必须符合新课程要求而考虑的。

  1. 出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现在已经不算是一个新概念,但是贯彻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是实时在创新。其中,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并不是单个的,而是多个的,是一个个历史教学主线作为切入点。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的体现则是在对于历史现象整体把握中升华的“中心思想”“灵魂”,而这个升华的过程需要教学设计者的宏观设计,寻找主线,塑造课魂。所以,一个个主线的设计,也可以看作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1. 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李惠军教授在他的《笃学行思录》里提到了作为历史老师工作的标准是“教育观念新、专业水平高、教学方法精、文化底蕴深、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工作”,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特殊情况下,当课程结构、课程思想、课程目标等发生新的革命性变革的时候,教师工作就更是一项具有反思性、复合性、发展性的专业化职业。当然,这种标准颇高,做到这些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思考”,从如何设计完整的教学过程到设计有思想的教学过程。新教材编写的立意上发生了改变:教学内容前后有紧密的联系,线索清晰,内容全面,较全面和完整地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吃透教材”,整合课文子目之间的联系,搜集相关历史事物和现象,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寻找历史教学主线,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线索。新颖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构建知识脉络和寻找主线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思辩能力。

三、创设“主线式”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路和典型案例

在广阔的历史场景里,教师要根据史料结合自身理解的基础上,选取一个独特的视角展开教学设计。寻找主线需要教师搜集大量的资料,从中攫取知识要点,适当切入,形成贯穿全文的线索。笔者通过所观摩的公开课和自身的教学设计的案例,总结了以下几点主线切入点。

  1. 以人物为主线

德国著名哲学家说:“历史的对象是人……历史是人的科学”,美国历史学家同样有过这样一句话“历史是指记录下来的或未记录下来的对人类往昔经验的记忆”,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历史场景正是有一幕幕关于人的活动组成的。所以,以人物为主线作为教学设计是最常用的切入点。当然,在历史事件里往往有多个历史人物,在选择人物时需要符合本课教学内容甚至是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

例如:在执教高中历史《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中,华南师范大学的教师以王会悟的故事为线索、以共产党为主体,按照“短发勇士——五四运动的开端”、“红船卫生——共产党诞新希望”、“爱国将士——国共合作新实践”这一思路展开教学。其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体会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对中国革命带来的开天辟地的变化,并感悟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与革命精神,在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斗。

又例如:在执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有教师以“北洋海军爱国军官的心路历程”作为全文的主线。在课的开始,教师展示出了一张“1871年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的毕业照”,并介绍了里面的四个年经的学员: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和邓世昌,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北洋水师的将领,立志于强军强国。在课的末尾,执教老师再次放出那张照片,并提问学生“你觉得他们的强国梦实现了吗?”这样首尾呼应,使“强国梦”这一主线贯穿全课。一方面,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标志,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他们壮志难酬。这些爱国军官能够串起本课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对李四人物不同时期的剖析,释放情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能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国情怀。

  1. 以与历史活动中紧密联系的事物为主线

历史发展过程是所有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因素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在查找资料的时候会搜寻到除了大家熟知的历史事物外,还有大家未知的,只要符合学生的心力特征和认知水平,也是可行的,甚至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今年11月份举行的教材教学研讨会上新疆的一位教师在分享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他以“浸润传统文化 感受历史温度”为主题,贯穿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主线,他把课文知识巧妙地设计为“城——是帝王之都亦市民家园”、“词——颂文人风雅抒平民之情”、“曲——戏百态人生演百姓生活”、“史——关国家兴亡系生民休戚”四个部分,从四个方面展现了宋元人民的真实生活,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另外而城、词、曲、史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又有了新的立意升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教育。

又比如:为了探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有效落地,尤其是如何将家国情怀素养在历史学科课堂上润物细无声般地自然落实,北京一所中学的教师在执教《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时,以“品抗战家书,悟家国情怀”为主线贯穿全课。课堂上李老师根据中国抗战的主要事件和重大战役为时间轴,同时展现出在这几个时期里涌现出的民族英雄的珍贵家书,通过几封家书的贯穿,把对战争的无奈、爱国情怀和对胜利的期望展现得淋漓尽致,是整节课充满了温度和历史的厚重感。

  1. 以问题导引为主线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在《新课标》里“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基本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课程的目标要求。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当然教师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例如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工业革命》一课,在案例设计中教师以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这一特征作为核心问题,下面分设四个探究问题“为什么要发明并使用机器”“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第一台机器”“为机器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机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后果”用来分别解决工业革命的原因、开始标志、核心和影响,在探究问题的同时也掌握了本课的核心知识。

再例如,湖北荆州中学赵老师在执教《新文化运动》一课时,课的开始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北京大学校园内不乏东西方大师的雕像,却一直没有孔子像。北大是否该为孔子立像?孔子雕像的背后折射了什么问题?”,颠覆了学生的传统认知陷入矛盾之中,激起了学生想要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欲望,而本课也在这种新与旧的矛盾中展开。

  1. 以历史叙事为主线

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方法,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史料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论证历史事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史料的形式很多,教师要特备注意史料的甄选,除了要发现史料与所讲历史知识的联系,更要确保史料的真实性。依托史料构建历史叙事,其叙事逻辑要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海登·怀特在《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书中提到:“历史故事的内容是真 实的事件,实际发生的事件”。史料加上历史叙事,另外配上人们对它的解读,构成观照历史的独特视角。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孙玲玲教师执教的《夏商周的更替》一课,由于内容时间跨度很大,年代久远 内容相对陌生,不易理解;空间概念较多,不易把握;史料相对有限,不易解读。在课标要求的“夏商周更替的历史事实,理解分封制在巩固西周统 治、扩大华夏文明影响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学习目标下,以四个历史叙事贯穿全课,分别是“大禹治水——夏朝建立”“时日曷丧——商汤灭夏”“武王克殷——西周初建”。

历史读物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历史知识的载体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图文并茂的更受读者欢迎。图像的类型和来源不同使历史叙事表现也各具特色。漫画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绘画形式,主要表达对社会真实现象的讽刺,如果把漫画作为史料信息进行加工,也可以作为很丰富的教学材料。比如,浙江省戴加平名师工作室的老师在执教《罗斯福新政》一课,就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时政漫画,有来自于《华盛顿星报》的漫画《蓝鹰运动》,发表在美国德克萨斯政府网站的漫画《救命!》,有出处于美国约翰·马克·法拉格写的著作《合众存异:美国人历史》里的插画,还有出于美国漫画家克里福德·贝里曼的政治漫画。每个漫画后都巧妙地设置若干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漫画背后的历史,在幽默和讽刺里发现智慧。

笔者在观课和自己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以“主线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际运用中有很大的优势。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告别了照本宣科枯燥的历史课堂,不再有毫无史料依据的野史,让充满血性和鲜活的人物再现,使历史课堂充满了思考、理性和智慧,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升华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或许,“主线式”教学模式是很多教学策略中的某一种,但是这种实践和创造正带领着老师进行悄无声息的教学变革。

参考文献:

①张逸红,《<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教学问题与对策》,《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03期。

②李凯:《新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大概念》,《历史教学》2020年第2期。

③李惠军,《笃学行思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④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历史教学》,2016年第11版。

⑤黄牧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历史教学》,2016年第11期。

⑥何欣,《初中历史主线式情境教学研究》[J],202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