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思维发展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9
/ 2

生活化思维发展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

祝小开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中学 321402

摘要:初中科学知识点繁杂且分散,传统教学方式具有局限性,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动手能力差。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简化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进而促进学生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初中科学是一门逻辑性、实践性强的学科,学习科学学生不仅可以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还可以掌握生活技巧。为倡导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初中科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将科学问题生活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分析传统初中科学教学现状,论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索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1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

1.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科学知识点繁杂且分散,教师教学任务重,学生不易于理解。初中科学主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理念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师忽视对知识原理的分析,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只重视知识点的灌输。落后的教学理念不仅影响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阻碍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

当前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只根据教师要求死记硬背知识点,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丧失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当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2学生缺乏实践,忽视科学实验

传统的科学课堂中,教师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欠缺实践探究的机会,死记硬背知识点,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学校方面也忽视科学实验的地位,忽视科学教师的教学培训,学校科学实验器材短缺,严重阻碍了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为提升科学教学质量,学校和教师应当首先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简化科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体会生活,帮助学生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提高科学知识的应用性。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生活化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科学课堂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生活化教学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进了师生间交流,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更高,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3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初中科学教学现状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为例,阐述生活化教学在科学课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初中科学课堂的实用性。

3.1课堂导入生活化教学情境

课堂导入环节能否吸引学生是科学课堂的重要环节,初中科学的知识点多且分散,教师应当采用生活化情景导入教学,保证学生能迅速调整学习状态,全神贯注的完成课堂任务。首先教师需要将情景导入贴近生活,具有一定趣味性,在进行课堂导入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两分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导入生活化情景提高教学效率。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三章“机械运动”一节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风力会发电、成熟的苹果为什么会掉落,运用生活中常见现象导入生活化的机械运动。教师利用生活化场景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力学知识,简化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摩擦力的使用,如汽车轮胎花纹是为了增加摩擦力,机械滚轴加润滑油目的是减小摩擦,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2强化学生合作学习

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交流合作中,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锻炼语言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融合生活化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反噬,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感觉世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组展开讨论,保证小组成员间互助合作。分组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现象,每组学生分享是感官可以感觉什么信息。如鼻子闻见花香,眼睛看到灯光,耳朵听到音乐,帮助学生结合实例加深知识印象。

3.3加强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生活化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生活化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在动手实验中培养科学素养。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汽化与液化”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涉及的现象,如冰融化、氮气压缩为液氮、下雪等,通过生活化现象使学生加深对汽化、液化概念的理解。在学习“压强”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生活经验,但缺乏知识储备,不知道压强的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变形的瓶子,证明压强现象的存在,增强学生对此现象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3.4布置生活化问题的作业

课后作业时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传统的作业模式具有局限性,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适当调整课后作业内容,增加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地球与宇宙”一课时,可以布置做地球仪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制作地球仪时,不仅可以巩固地球经纬度、五大洲等知识,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在学习电学、力学后,教师还可以布置画家庭电路图、列举生活中力的应用等作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巩固科学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应当融入初中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高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生活化教学内容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创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将生活实践和科学课堂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科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师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开展探究性实验,综合提高学生能力,体现了生活化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舒立广.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13):43.

[2]黄志烨.生活化思维发展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18(5):21.

[3]刘丽玲.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09):00333-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