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黄杰才

惠州市第一小学白鹭湖分校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思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职业素养灵活机智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学习,提高应对能力。相信只要我们教师用真心爱心关心和耐心聆听学生心声,用心钻研教材,潜心反思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必定可以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的体育教学目标要求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消除传统体育教学单一训练体育能力的偏见,从学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进行体育教学培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

故阐述新政策下体育教学内涵,并结合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体育教师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期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1.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学生方面

  1. 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有厌学、厌动的现象,认为体育课就是一节玩的课。对体育课程的性质、理念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养成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 注意力不集中,不服从指挥。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意注意力占优势,有意注意时间不长。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时常出现教师激情澎湃地上课,学生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由“翱翔”,看似在认真上课,但一问三不知。

  3. 怕苦怕累。缺乏勇敢进取的精神和吃苦耐劳、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健康行为的观念还没有形成,竞争意识比较差,缺乏主动克服困难的毅力。

  4. 需要得不到满足。学生渴望运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讲解时间过长,天气太热或者太冷,听不懂专业术语,练习时间不够长等。

(2)教师方面

  1. 备课不充分。教学组织不严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不适合低年级学生,教学语言组织能力差,生硬、刻板,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应该更多使用游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通过游戏激活课堂,通过情景导入增加趣味性。

  2. 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望而却步。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分析学情以及学生的体育基础,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并适当降低动作难度,由易到难,逐渐过渡,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成功率和练习的自信心。

  3. 声音太小。体育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个开放性的场所进行,且经常是几个班一起上课,此时教师声音够不够响亮,能不能让学生听清楚,语言组织够不够精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4. “一言堂”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但教师往往“一言堂”,大多时候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让学生乐学。

  5. 缺乏反思精神。当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缺乏反思精神,不能客观分析、及时总结经验。笔者认为,当课堂上出现问题时,应当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课堂规则是否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问题?教学组织形式是否适合低年级?学生生理负荷是否过大?

(3)环境方面

1、多个班级同时同场上课干扰较大。学校体育课一般都是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者下午第二、三节,这就导致同一时间会有几个班同时在操场上体育课。特别是操场小、运动场地有限的学校,相互干扰更甚。

2、家庭影响。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课堂行为习惯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受到家庭成员不良言行举止等的影响,也容易将这种不良行为带入体育课堂。

3、社会影响。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有些充满着暴力、叛逆、极端等感官刺激,低年级学生天性爱模仿,喜欢尝试某些行为,并不自觉地将这些行为带到课堂上。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对策研究

综上所述,导致小学体育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1、兴趣入手,分组教学。为了培养学生体育精神,首先应让学生拥有体育活动兴趣。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一发布解散的命令,很多学生就会站在一边聊天,或者闲逛。一些身体机能较弱的学生,本身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教师为了培养全校学生的体育兴趣,可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教学方案,从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体活课。将一学期的体育课程设计安排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的课程,选修课开设健美操、篮球、足球、排球、跳绳等体育活动,分别安排不同教师进行教学,使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体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实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2、利用多媒体解除环境限制。由于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一学期的体育课往往不够学时。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天气变化中断的体育课,体育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认为只有在室外活动,才是体育课。其实,在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和体育素质的培养,不仅存在于体育运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传达体育精神,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还可以设计几堂在室内体育课,利用幻灯片,播放有关体育的电影和赛事,例如《少林足球》《科比的缪斯》等电影和有关我国第一枚奥林匹克金牌、我国奥运健儿夺冠的纪录片等,通过电影的播放产生明星效应,使学生喜欢某一项活动,同时,每一部电影和纪录片都能够体现一种体育精神,从这些电影中,学生学到了永不言弃、敢于拼搏的精神,并从纪录片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熏染。教师利用短暂的30分钟,可以让学生用心感受体育,认识体育,达到新体育改革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目的,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

3、师生互动,是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一门课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此体育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出,当学生发生出现问题行为时,师生互动能有效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例如。在练习肖本特色项目活力,健身超时。有的学生走神啦,注意力在隔壁场地上课的班级上。有的利息不认真,我走过去跟学生互动练习。相互平分,营造一个和谐共处积极向上互评互赞的学习氛围。丰富运动会形式。传统运动会以竞技为主,运动员人数少,对运动员体育技能和素质要求高,并不能实现全校运动的目标。丰富运动会形式,增加趣味运动会,降低运动难度和技能要求,利用有趣和团体项目,实现全校师生运动的目标,培养学生竞争团结意识。在趣味运动会中,可以增加一些团体合作项目,如,多人多组接力比赛,以班级为单位,五人一组,一共六个来回,这样既可以吸引班级大多数成员参加,也可以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增加班级凝聚力,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除了体育教师的指导外,班主任也会参与训练,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班级管理。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多样化是为了迎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多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加了全员运动的机会,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从兴趣入手,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分组教学,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空间、时间自由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指日可待,通过不断丰富的教学形式,学生体育活动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静波,曹策礼,石宏.体育教学对我国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