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悲喜剧的美学风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0
/ 2

《儒林外史》悲喜剧的美学风格分析

范晓鸿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五津初级中学 611430

摘要:《儒林外史》是我们国家古典小说历史上极具特点的一部作品,在其文章主要思想上,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都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一部小说和我们国家传统的小说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古代的大部分小说,讲述的都是帝王将相以及才子佳人等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一部小说与众不同,它从更深的层次上讲述了人情世故方面的故事,是我们国家第一部讽刺小说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有着极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儒林外史》悲喜剧的美学风格分析展开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儒林外史;悲喜剧;分析

范晓鸿,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五津初级中学 性别:女 民族:汉族,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学一级 出生年月1973年06月 研究方向: 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作为我们国家古典小说史上别具特色的作品,《儒林外史》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以及传统的写作方式和方法。直接对后世的小说写作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林外史》是一部有着深刻思想的作品,自古以来,一直有不少的人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并且有着卓著的研究成果。但是很少有人从审美的方面研究这一部小说,所以本篇文章主要从审美的角度对这一部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喜剧与讽刺之美

能够在美学的范畴上,被称之为喜剧的一部作品,是把在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所有的喜剧现象,反映在艺术的作品之中。从而能够引起读者们笑的一种审美效果。然而,有价值的事物也能够构成喜剧,让形象自身处在一种不够协调的状态中,这种状态也就是通常情况下讲述的悖反,然后在文章作者的描述之下,能够挖掘其中具有审美价值的喜剧效果,所谓的喜剧效果也就是能够让读者或者观众产生笑的这种行为。可以利用笑这一具体行为,进而能够把没有价值东西的优越感进行凸显,以此来对其假丑恶进行否定,以及批判。同样,也可以利用笑这一表现形式,去肯定有价值事物的真善美。因此,喜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肯定性的喜剧,另一种就是否定性的喜剧[1]。《儒林外史》是一部悲喜剧融合的作品。

讽刺以及幽默滑稽还有荒诞都是喜剧的一些最为基本的形式。这里的每一个基本形式,都在以其各自所特有的方式,将喜剧美的本质进行凸显和展现。有的是对其进行肯定,然而有的就是对其进行否定,还有的是寄托着作者的审美判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带给读者更为深入的审美感受。众所周知,《儒林外史》是我们国家古代优秀小说的一部代表之作,鲁迅先生曾经在《清之讽刺小说》的文章中提到,讽刺小说这一类型,并以《儒林外史》为代表,在学术界,大家都十分赞同鲁迅先生的观点。《儒林外史》最为主要的审美特征,确实是以讽刺的途径进行彰显的。但是,如果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部《儒林外史》,就会发现除了讽刺以外这一部作品还有着其他方面的优秀特征,所以讽刺并不能够全面的概括这一部作品的所有特点。讽刺也只是体现了《儒林外史》在喜剧之美这一方面的特点。《儒林外史》的作者将幽默讽刺等几种基本形态进行交互融合,进一步地刻画了文章中主人公的特点,这一篇作品,风趣横生,而又犀利刻削[2]

二、悲喜剧融合的典型人物塑造风格

(一)迂腐穷酸的腐儒——周进和范进。

在八股取士的舞台上,周进和范进都扮演着悲喜剧的重要角色。周进一生考试,考到六十多岁,也没能考取到功名,甚至他连一个最低的功名都没有考到。因此,他的生活一片混乱,贫穷困苦。范进与其有着相似的经历,范进的家里边上有老母下有妻女,他的岳父也是一个十分势力的人物,屡次进行考试,屡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又不愿意放弃。因此范进的家里边的生活更是穷苦[3]

周进的胡子花白却依然还是一个童生,周进的内心是十分复杂的,受到梅玖的侮辱,还有王举人的鄙视。在这些具体描写里边,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周进内心的辛酸苦楚。所以,他刚刚进入到贡院,看见两块号板,才会出现“不觉眼睛里酸酸的,长叹一声”的现象。周进为了科举考试,准备了一生的时间,当他知道商人们愿意给他捐一个监生的时候,他说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于是,他就趴在了地上,连续磕了好几个头,声音响亮。在周进的观念里边,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的制度当上官,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为了这一件事情,周进可以不要人格。

然而在范进指导考中了的时候,更是兴奋雀跃,甚至晕倒过去了。范进因为考中激动得发疯,因为没有能够承受住突然的惊喜,所以导致范进发疯,这发疯的起因结果,让人觉得可笑,又让人惨然。

  1. 自欺欺人的假名士和斗方诗人——马二先生

在《儒林外史》这一部作品之中,其中一个版块,就是通过讲述马二先生的二十年科场考试失利情况,但是他依旧是坚持着,只要能做官,圣上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理念,马二先生的大脑里全是圣贤的语录,他没有自己的思想,科考二十年依然失败,却还是一个举业至上主义的信徒,在他的观念里边,念文章以及做举业都是为了做官。皇上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甘愿做奴役的工具,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这一人物特点。评判了马二先生这一生的悲喜,都是其主观逻辑和生活客观之间的矛盾,并且他还不知道悔改和觉醒,自己欺骗自己。

马二先生的喜剧形象基础,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所构成的,但是马二先生又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他也是当时科举制度的一个受害者,这本就已经十分悲惨了,但是他还不知道醒悟,这才是马二先生一生之中最大的悲剧。作者以挖苦和嘲笑的描写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于马二先生的同情,作者在嬉笑之中带着严肃的思考,这一种笑中有恨,笑中有悲的写作手法,正是《儒林外史》进行悲喜融合的独特之处[4]

  1. 唾弃功名富贵的理想人物——杜少卿。

杜少卿这一人物的存在,是作者以其自况的一种描写方式,这一人物的和作者自己的经历是十分相似的,杜少卿注重孝道,又慷慨大义,他十分讨厌别人在他的面前说做官以及有钱的事情,他视名利如粪土,如果有人求助与他,他一定会尽全力相助,他的家里生活条件是十分富裕的,他没有经历过贫困的生活环境,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所以他看不到社会变革的力量以及道路。所以导致梦想破灭,整天饮酒作乐,虽然他蔑视权贵,但是自身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一社会事实,他对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却没有实际的行动。这也是杜少卿最终成为悲剧性任务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杜少卿自认为是乐于助人,但是其实是帮助别人做坏事,这样的美丑不分的人物形象,更是对“品行文章当今第一”的一种讽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儒林外史》这部作品之中,对于人物的描写过程中,既带有着行为上的喜剧性,同时也有着精神上的悲剧性,这些人物,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行为以及精神活动奇怪,相反的是,他们还觉得本就应该如此,吴敬梓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封建社会本末倒置的现象,从而通过更加生动并且形象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的风气。

参考文献:

[1]张国栋. 论《儒林外史》卧批中的"文笔之法"[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8(4):53-57.

[2]欧德英. "文行出处"——浅析《儒林外史》中的儒学思想与"名士"风流[J]. 名作欣赏:中旬, 2020,(5):141-143.

[3]窦瑜彬, 王炜. 《儒林外史》天目山樵评本的特征论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61-66.

[4]杨帅.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J]. 课外语文, 2019, (6):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