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防式护理在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风险预防式护理在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

陈凤 秦臻蕾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湖北 武汉 430061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预防式护理干预在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48例患儿,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风险预防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预防式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治疗及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增加护理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关键词】儿科病房;风险预防;护理干预;不良事件;护理安全;


儿童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重要阶段,同成年患者相比治疗、护理依从性、接受程度等更低,因此更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包含多种,与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操作手段不成熟、风险意识较弱等都有一定关系[1]。风险预防式护理干预能够在基础护理工作上加强护士同患儿及照料人的交流沟通,将护患关系处理得当,同时加强护理专业素质,提高技能水平,尽量减少患儿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验证风险预防式护理的重要价值,本研究选取148例患儿,探求风险预防式护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74例,实验组男41例、女33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5±0.5)岁,疾病类型:神经系统15例、消化系统26例、呼吸系统19例、血液疾病14例;对照组男45例、女29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4.8±0.7)岁,疾病类型:神经系统20例、消化系统21例、呼吸系统17例、血液疾病1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密切观测患儿疾病进展和体征变化,对患儿照料人进行口头宣教,告知疾病护理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风险预防式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成立风险预防式护理干预小组,由1名护士长带领2名普通护士组成,并由护士长加强护理人员风向防范意识,汇总并分析儿科病房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2)完善相关风险管理机制,对患儿实施护理期间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成立风险管控质量督查组,并不定期抽查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及时处理未妥善解决的风险事件,将所有已发生或未发生但有发生可能的风险事件记录在册并说明发生风险的原因,记录字体需清晰准确,确保手册更新及时;(3)落实风险预防工作,定期检查患儿病床栏杆牢固程度,防止坠床事件发生,医疗区域走廊内所有物品摆放陈列整齐,避免在患儿能接触到的地方防止危险物品。应用约束带的患儿要确保捆绑舒适性,选择宽型约束带,并调节到适当的松紧程度。做好用药护理,用科学手段诱导患儿自主服药,避免强行灌药等引起呛咳发生风险事件,做好患儿心理疏导工作,当患儿积极配合护理、主动服药后要予以患儿鼓励或适当奖励措施,增加护患间亲密度。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种类,不良事件包括坠床、跌倒、输液渗漏、给药错误、意外拔管/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现,行c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及复发率比较[n(%)]

组别

跌倒/坠床

输液渗漏

给药错误

拔管/脱管

发生率

实验组(n=74)

1

1

2

1

6.76%

对照组(n=74)

3

3

4

5

20..27%

c2


5.781

P


0.016

3 讨论

儿科接收的患者通常年纪较小,自控能力较差,由于患儿多动、配合能力较弱等导致坠床、跌倒等事件常有发生,加之患儿由于治疗痛苦时常哭闹,给护理工作造成一定阻碍,存在意外脱管、拔管、给药错误等问题,对患儿恢复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护理满意度。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单一,张丽华[2]等表示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风险预防式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风险预防式护理可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及治疗环境,针对不同护理需求的患儿提供针对性护理,并定期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予以解决。儿科护理不同于其他科室,需要护理人员更具责任心,坚持从保证患儿身心健康为出发点,从生理、心理等角度最大程度减少患儿病痛。本研究实验结果表示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3]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中融入风险预防式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马丽萍,汪双琴.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171+175.

[2]张丽华 , 路倩 , 孙美媛 , 等.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健康之路 ,2016(7):173-174.

[3]邹雪凤.探究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38):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