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陈福坤

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疗效高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干预。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介入导管室的设施或器械使用时间较短,需要更多的外力。相关研究发现介入导管室存在着辐射滥用、通风设备缺乏等问题。本研究对护理干预科室的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介入手术室是开展各种介入诊疗的主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情复杂、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因此,在干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任何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影响干预治疗的效果,或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综合分析隐患的护理介入手术室,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控制它,改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的介入手术室,确保病人护理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介入手术室收治患者165例,包括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最低者为38岁,最高者为82岁,平均年龄(55.4±1.6)岁,其中35例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治疗,42例患者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治疗,30例患者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40例患者接受肝动脉造影治疗,9例患者接受化疗栓塞术治疗。9例患者接受其他介入手术治疗。

1.2方法

归纳整理患者手术相关信息,记录各组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具体情况,计算发生概率,并对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改进预防对策。

2结果

此次165例介入手术室患者总计24例患者出现安全隐患,占比14.55%,其中14例患者出现无效造影情况,发生率为8.48%,10例患者出现迷走反射情况,发生率6.06%。引起上述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可能为:X线检查时患者屏息不当、药物注射速率过快、药物核查不当、无菌观念淡薄等所致,可由此入手改进完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3介入手术室的护理隐患

(1)主要原因是手术台面的宽度不够,在布置一些特殊的位置时很容易忽略手术台面的宽度,造成手术台面的跌落。或因有些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情绪激动,而引起跌倒。(2)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过敏或不耐受,或在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时,护士灌注过快,导致药物浓度短暂升高,引起血管痉挛、迷走神经反射等不良反应。(3)在操作机器故障:主要是在干预诊疗过程中,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影响诊疗进度。(4)用药错误:主要是由于干预过程中,用药时遵医生,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发生错误,导致用药错误。

4管理对策

4.1医务人员应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介入室的护士不仅要理解不同病变的特点在不同的网站,而且干预治疗的不同方法,也需要充分了解介入治疗的潜在危险,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掌握急救方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室需要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2为防止病人意外伤害

护理人员在运送病人时必须竖起护栏,对出现烦躁不安的病人适当克制,避免发生跌倒或擦伤,造成继发性伤害。护士应在患者头部一侧,便于观察患者。途中应携带急救箱,便于随时抢救。术前将患者置于适当位置,确保气道通畅,在充分暴露手术部位的同时使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避免皮肤压迫骨突,防止治疗床在移动过程中挤压四肢。术中有效保护x线,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缩小透视范围。操作前协助检查高压注射器的设置,避免压力过大造成血管损伤。

4.3部门硬件的改进和优化

介入医疗材料也是保证介入诊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介入治疗材料种类繁多,更新快,科室使用量大,对其安全性和质量要求高,因此,加强介入治疗材料的管理对介入治疗的顺利运行十分重要。介入材料的管理是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优质的治疗材料。

4.4为患者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为科室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主管护士应该树立一个榜样来改善他们的态度和护理安全意识,并建立一个管理机制分析和利用安全事件,以促进部门内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护理安全价值的每个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病房工作人员较多,嘈杂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医院优化了环境管理体系,为护士和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5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和现代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传统医疗服务的日益渗透,信息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手术室。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科学安排工作流程,统计手术表次数、手术时间和周转时间,合理安排手术室优先利用率和人力物力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风险可以有效地控制操作教学和观测系统,操作设备集中控制系统,操作区域访问管理系统和操作衣服监督系统信息化医疗数据的保存可以满足医学研究和医学证据的需要。

5探讨

介入治疗的优点,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但同时,介入治疗的特殊性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介入导管室的护理安全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

在传统护理中,医嘱是护理措施的中心,没有考虑到病人的病情。通过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消除介入导管室的隐患,提高护理安全程度,保证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康复之路,进而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依从性,使护理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解决介入导管室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使护士能够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来对待,从而保证了护理计划的针对性,使患者更加满意。

介入手术室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科室。所涉及的患者疾病类型比较复杂,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包括感染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非常不利于病人的恢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效的护理方法的应用临床实践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 还能为介入手术室的医疗文明事业提供有利的条件,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为此针对不良事件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组织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无菌操作意识,重视手卫生、仪器设备消毒及空气消毒等工作,以进一步强化院内感染防范措施。

6结论

手术室是医院手术的主要场所,具有高风险、高强度的特点。在手术室中,护理安全与患者密切相关,必须引起重视。因此,在介入室进行护理,如何避免护理失误,如何预防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是非常重要的。在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有专业培训,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强烈的无菌和严格实施调查的原则,正确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手术室定期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杀菌、无菌技术、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术,增强护理安全意识,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操作环境,保证手术的顺利运行,从而减少医疗差错或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小锋,庆笑春,何晓霞.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6(14):58.

[2]刘香婷.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8):54-56.

[3]陈艳.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处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238-239.

[4]黄景香,许秀芳,郭丽敏,王香领,王凤.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06):51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