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与合作的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分组与合作的魅力

任桂芬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四中学 154600

内容提要:在历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自主、合作、探究、竞争中共同学习。课前学生参与备课。课中学生参与讲课,师生合作,寓学于玩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搜集资料,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师生、生生交流。通过这种方法,历史课堂充满了生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体现了该方法明显的优越性,学生由“学会历史”转变为“会学历史”。

关键词:分组与合作 自主 合作 探究 竞争

很多教师疑惑:“你怎么能让学生那么喜欢你的课呢?”“有什么秘诀吗?”……有的教师更诧异于我能在全省历史赛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其实,并没有什么秘密武器,就是我大胆的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并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在自主、合作、探究、竞争中共同学习。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动手制作,搜集资料,大胆展示,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备课不单是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参与会有意外的收获。

一节课,仅一个人备课是有限的,和其他老师一起备课,也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限制,很难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他们不一定喜欢。让学生参加备课,不仅能开阔教师的视野,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愿意学习每一节课。因为一想到自己设计的思路,他们的“参与欲”就会更强。例如,我在备“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时,我就和全班同学一起看书,我问他们:“这一课你们怎样学习呀?”有的同学就说:“我们知道秦始皇的很多知识,可以让我们自己先说一说。”,“我们用秦始皇的画像导入吧!”,“老师,编成小品,把秦始皇的用人制度表演出来。”,“我们可以自己讲。”……同学们的这些意见和提议,让我也大开眼界。我又动员学生自己搜集一些关于秦始皇的资料,看各个小组中,哪个小组搜集的最多、最好。表现好的小组将在积分上加分,并获得小红花和奖励。就这样,学生不但会自主地预习课文,而且会细心的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会亲自动手搜集资料,讲给大家听。每一个学生都想为小组争分,使自己的小组积分最高。更重要的是还要与小组成员配合好,讨论、探究一部分难题,使自己小组有新的突破。

上课不只是教师的工作,让学生展示会精彩纷成。

  1. 课,只有教师在前边讲,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不高,被动的学习,也自然学不好。如果让学生参与讲解和展示,将会精彩不断,生成新知,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让学生说。如果我讲的历史知识比较容易理解,或是大家熟识的,我就会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知识。比如,我在讲“秦王扫六合”一课时,就让学生说出他们知道的关于秦始皇的知识,然后再进入本课的学习。学生说的非常好,教师也跟着学到了新的知识。让学生去说吧,你会有新的发现,他们真的很棒!

让学生讲。历史知识如果不是很难的知识点,学生通过看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完全可以讲出来,为什么不让他们试试呢?我在讲很多课时,都让学生尝试,效果是很不错的。例如,我在讲“秦王扫六合”一课时,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教材和他们搜集的资料,讲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他们讲的非常好,就像一个小老师。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情绪也空前的高涨。

让学生演。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有很好的表演天赋。有一些可以表演的历史知识,不妨就让他们试试。因为演出来的东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例如,我班的尹政和张博文,天生就是表演的坯子。他们曾用非常生动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把秦始皇的用人和焚书坑儒表演的淋漓尽致,效果非常好。在他们的精心打造之下,历史知识变得是那么的生动有趣。

让学生玩。不是瞎玩,漫无目的的玩,而是创设一个需要回答问题的情境,用这种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决。然后大家开始音乐传球等游戏,球传到谁那,谁就回答问题。这样,学生既愿意参与,又学得很有意思。即使是玩的时候,为了不让小组失分,他们也会十分认真的。在玩的同时,他们还能得到一个帮助别人的“美名“,既有满足感又有愉悦感。

让学生试。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所学的课程,给学生创设机会。如充当小主持人、小记者、小导游员等,把当天所学的历史知识讲给大家听,多少不限。不但可以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使其综合素质提高。在角色的试演中,他们会有新鲜感和满足感,下次将会做的更出色。

课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是必要的,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不容忽视。

上课过程中,如果有的学生上课不够认真或问题回答的不好,或不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和同组成员进行交谈。以往都是任课老师与学生谈,教师会觉得很累,效果也不一定好。分成了若干小组,小组长就会负责了。不懂的知识辅导他,做的不好的教育他。而这样,学生本身也会很不好意思,不学习的也得学习了,不然就很对不起同组的成员。久而久之,谁也不好意思不听课了,都怕给本组丢分。这样一来,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不合作也得合作,不懂就不能装懂了!

正是在教学中尝试了分组与合作的教学方法,我的历史课堂发生了质的飞跃,其最明显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更好了,准备的更充分了。以前学生只是看一遍所学的新课程,那已经是很不错了,更多的学生可能一眼都不会去看。现在,他们不但能很好的预习新知识,还想办法把这些知识讲给同学们听。“我能提出什么问题,我怎么回答?”他们也成为备课的小老师了。

第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前学生都是被动的学习,即使死记硬背记住了,忘的也非常快。现在,学生参与,举手发言,非常积极,有时因为没有被老师叫到而“告状”,“老师,你为什么不叫我?”

第三,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前,学生会觉得上课很被动,即使有兴趣也是短暂的、表面的一时兴趣,而现在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需要学习。想到每一节课的主角是自己,他们就兴奋至极。

第四,课堂变得更活跃了。以前学生只是在教师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中度过,现在可以自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问题就可以问,可以答。训练也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了,以游戏的形式,轮到谁,谁来答,既公平又有趣。每一个同学都希望幸运落到自己的头上。学生在我备、我说、我讲、我演、我玩、我问、我试、我答、我谈的过程中找到了应有的满足感和新鲜感。

在历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自主、合作、探究、竞争中共同学习。学生由“学会历史”转变为“会学历史”。分组与合作的教学方法在我的教学中应用后,我的教学轻松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与我的距离拉得更近了。我成了他们亲切的伙伴和朋友,他们也成了我无形中的老师。从学生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我和他们在一起感到无比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连宁《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1页,第113--116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