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教师培训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陈雯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118000

内容摘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培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教师进修学校肩负着培训教师队伍的重任,因此,加强教师培训策略研究,创新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质量,从而达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进修学校;教师培训 ;培训策略;专业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在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的今天,教师队伍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教师进修学校是造就优秀专业教师的航母,必须紧紧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的战略目标,按照“顶层设计、项目引领、梯次培训、全面推进”的工作原则,创新培训策略,突出实践取向,加强过程监管,强化培训实效,力求达到“求实、创新、灵活、有效”的目的,真正将教师培训工作做实、做细、做精,从而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确立大培训观的核心理念

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往的教师培训理念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培训要与时俱进,培训要按需施训。根据教育发展需要,我们结合本地区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确立“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全覆盖式”大培训理念,坚持以新教师培训为起点,以校长培训为重点,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龙头,以全员培训为核心, 采取“面向全体、突出骨干、注重实效”的培训策略,有效实施“按岗施训”“按需施训”,让全地区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人人参与其中,充分激发教师内在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内涵提升。

二、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渠道

新形势下,对学校教育和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而教育自身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同样也对教师提出新的需求。教师培训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改变培训形式、拓宽培新渠道,增强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才会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使教师培训更具生命力。因此,我们坚持以培训对象为中心,充分利用区内外、省内外有效资源,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渠道,形成开放的、立体化的培训体系。

(一)专家“请进来”,思维“活起来”。

“请进来”是提升学校领导和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邀请国家、省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到本地区开展“名家大讲堂”、“专家面对面”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实践指导,自我反省、强化内功,继而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请进来”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提供了与名家和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不但让领导与教师领略到大师风采,更让大家在互动中,久封的思想得以活跃,内在的能量得以激活,工作的干劲得以激发,思想修养和岗位素养得以提升。

(二)骨干“走出去”,眼界“亮起来”。

“走出去”,是提升学校领导与教师素质的一条有效渠道。通过开展分层次、多种类的异地培训,使领导与教师真正打开视野、转变观念,为专业成长注入新鲜血液,为创新工作提供更多支撑,有效促进专业成长。

1.高校研修丰内涵。通过高校专业化的理论学习、名校考察、专题研讨,可以使教师掌握更多的教育前沿新信息、新思想,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创新意识,体验名校的管理和文化,增强自身的远见卓识,提升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高校研修”就是这样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先后与国内四所知名高校合作,建立骨干校长和教师高校研修基地,每学期分批组织领导与教师到高校参加研修,从教育思想、理论知识、研究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高校研修,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架起一座桥梁,让教师能有机会与教育专家学习请教,与知名教师交流探讨,使教师在创新教育和组织实施素质教育上有质的飞跃。

2.定校研修促成长。 走进名校现场感受学校的先进管理措施与特色,吸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课改经验,对人的影响更直接,震撼力也更强烈。“定校研修”就是一种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有效途径。我们先后与省内外八所知名学校进行合作,建立校长、教师教育研修基地,定期组织领导与教师到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定校研修。定校研修,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打开视野、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提供更多的机会,促使领导和教师主动学习、发展自我、提升内涵。

3.教育研学拓视野。 博采他山之石,方可以攻玉。教育研学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让教师变得见多识广。“教育研学”就是这样一条有效途径。我们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领导与教师分类别、分层次赴省内外名校开展教育研学活动,学习教育改革成功经验、参加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等。教育研学,让领导与教师及时了解教育前沿动态,掌握最新教育理念,引领地区教育改革方向,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培训“动起来”,专业“长起来”。

教师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而言,则是一个自我认知、主体实践、个体内化、长期积淀的过程。要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突出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实践性、实效性,采用能激发参训者创造潜能、积极参与、共同分享的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贴近参训者工作实际的培训活动。

1.开展交流互动式培训。如每年一次的园丁论坛、校长主题论坛、主任沙龙,每学期的学科教师专题研讨活动等,从不同角度让领导和教师们思想碰撞、深度反思,在交流中解惑,在分享中收获,有效促进领导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开展行动研究式培训。如领导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助教联盟、骨干支教活动等,去农村、进村小、送课送培、送讲座,活动开展的扎实、面广,让学校领导与教师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后行动,在行动中提升。

3.开展心理体验式培训。如骨干教师的拓展训练、班主任的中医养生指导、新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等,加强人文关怀,有效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积聚正能量,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4.开展技能竞赛式培训。如读书征文、知识竞赛、辩论赛、课堂教学展示、综合素养大赛、岗位实践技能竞赛等,促使学校领导与教师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强化技能,实现专业成长。

多元化的培训渠道,灵活新颖的培训形式,极大的开阔培训视野,增加培训容量,调动起学校领导与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促进其专业内涵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追求高质量的培训效果

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要高质量达到这个目标,在培训中必须注重四个“转向”,即培训内容从理论中心转向问题中心;培训主体从专家中心转向学员中心;培训场所从培训教室转向教育现场;培训方式从授受模式转向参与体验式,从而实现培训高成效。几年来,我们坚持创培提质、务本求实,逐步形成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高质高效的培训活动使全地区中小学领导与教师综合素质明显得以提升,形成一批德艺双馨、业精技强的骨干队伍,在省市各种教学大赛中,有近百名教师获奖。全地区中小学办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信誉不断提增,为建设教育强区提供坚实保障。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探索并实施科学、开放、高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是教师培训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实践研究,不断探索创新,让教师培训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浅谈进修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创新策略》 选自《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7期 郑益好

2.《区域教师培训策略的实践思考》 选自《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8年Z1期 李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