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SAS、SDS评分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 SAS、 SDS评分影响评价

吴晓梅

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评价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SAS、SDS评分影响。方法:将本院肠梗阻患者共95例设为研究对象,实施手术护理研究,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术前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分别予以基础护理、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SAS、SDS评分差异。结果:术前2日,SAS、SDS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5日时,SAS、SDS评分分别为(8.25±1.29)分、(7.68±1.2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肠梗阻患者围术期系统护理,可有效稳定患者围术期情绪变化,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及预后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系统护理;肠梗阻;临床效果;SAS;SDS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急腹症患者,可依据发病诱因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可在患者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后,经影响肠道功能、结构变化后诱发阵发性肠绞痛、呕吐、腹胀、排便排气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且可伴发肠道局限性炎症进展,合并周身性症状,严重者可由局部肠道坏死引发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手术治疗是肠梗阻患者主要治疗方案,但在围术期内受症状影响患者负面情绪严重,易对手术治疗安全造成影响,需予以重视[1]。因此,为评价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SAS、SDS评分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本院肠梗阻患者共95例设为研究对象,实施手术护理研究,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术前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分别予以基础护理、系统护理。

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7岁,平均(41.08±5.22)岁,病程(15.25±3.29)h;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8岁,平均(41.54±5.31)岁,病程(15.48±3.25)h。经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性后,结果P>0.05,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经肠道CT、MRI诊断后,均确诊为急性肠梗阻;家属、患者经确认护理研究细则后,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确诊肠道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者;合并收录聚划算禁忌症者。

1.2方法

基础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实施基础急诊护理,带确诊患者病情后准备手术室护理,等候手术,术后行消化外科常规预后护理。

系统护理:(1)急诊护理:需在患者入院经急诊分诊评估后,按需开通绿色通道或实施急诊护理,针对性缓解患者疼痛,减少负面情绪诱因,其后安排医师实施救治。(2)手术室护理:急性肠梗阻患者病情确诊后需及时实施救治,故手术室准备时间相对较短,故在确认手术后须由专人及时安排手术室、调配手术室治疗器械、完成手术室环境准备,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术中感染风险。(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实施,需先就患者术后疼痛实施综合性镇痛护理,缓解疼痛不适,并予以心理指导,缩短镇痛药物用药时间,其后需积极针对患者手术并发症风险实施护理,控制患者并发症风险[2-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SAS、SDS评分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差异性分析由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如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SDS评分对比

术前2日,SAS、SDS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5日时,SAS、SDS评分分别为(8.25±1.29)分、(7.68±1.2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AS、SDS评分对比(60641f6d074ad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组别

时间

SAS(分)

SDS(分)

对照组

术前2日

12.35±2.18

11.89±2.35

术后5日

10.45±2.08

9.84±1.39

观察组

术前2日

12.41±2.21

11.92±2.34

术后5日

8.25±1.29

7.68±1.25

t/P(术前)


0.1332/0.8943

0.0623/0.9504

t/P(术后)


6.2095/0.0000

7.9676/0.0000


2.2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n

镇痛持续时间(d)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

住院时间(d)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47

2.51±0.57

3.29±1.05

9.65±2.39

85.11(40/47)

观察组

48

1.45±0.35

2.24±0.97

7.15±1.85

97.92(47/48)

60641f6d074ad_html_19f534e8eaa73caa.gif


10.9481

5.0643

5.7083

5.0533

P


0.0000

0.0000

0.0000

0.0246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术前2日,SAS、SDS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5日时,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予以肠梗阻患者围术期系统护理,可在急诊护理、手术室护理及术后护理系统性实施基础上,为患者有效治疗实施提供护理基础,保障手术实施安全。

综上所述,予以肠梗阻患者围术期系统护理,可有效稳定患者围术期情绪变化,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及预后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谭玉琼,黄微.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肠梗阻护理1例[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3):473-474.

[2]刘丹玲,郑慧君.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肠梗阻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及正念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4):86-88.

[3]孟琳.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围术期系统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