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求恩的故事在外科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浅谈白求恩的故事在外科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郭永刚 张国玉 杨淑婷 王继芳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600

摘要: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因此医学生不仅要在本专业医术精湛,更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将思政教育融入外科学教育中,可以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构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格局。在此过程中教师从教学工作者转变为教育工作者,从“无意识行为”变为“有意识的系统性行为”,培养外科学学生的家国情怀、利他精神和严谨习惯。基于此,本文章对白求恩的故事在外科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白求恩故事;外科学;课程思政;应用

引言

积极实践思政教育进课堂,在医学理论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把思政教育与医学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实现两者自然融合,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白求恩精神

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并在文中指出白求恩精神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对工作极端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而护理工作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其精髓就在于奉献,其价值和意义是通过珍爱生命、爱岗敬业、救死扶伤来体现的。白求恩同志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就像是一座灯塔,为中职护生职业理想和信念培养指明了方向。

二、当前外科学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医学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合理衔接

医学院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常存在衔接性不足的问题,不能与工作原理和实践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整合。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医学类高职院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和作用,在教育工作中也开始对这一学科的意义进行深入探究。但是和道德类相关的教育仍然不能发挥同步性作用,无法有效发挥文化研究的优势作用。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对医学知识原理和思政属性的讲解,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现有的思政教育原理,但是无法做到思政教育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选取真实的医学类实例开展教育,所以很多学生都会认为这一学科十分枯燥,长期以往就出现了对思政课程的反感。

(二)任课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较弱

外科学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验技能,都蕴含很多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与爱国爱家、无私奉献的职业素养教育素材。但受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很多外科学任课教师学科本位思想严重,对思政教育不重视,认为只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把外科学课程讲好就行,这导致外科学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被浪费,无法凸显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不重视德育导致任课教师育人能力不足,尽管有一部分教师在知识讲授与技能操作过程中适时开展了职业素养教育,但是整体缺乏系统化与设计性。

三、白求恩的故事在外科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策略

(一)深挖外科学课程思政资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要想使外科学课程思政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就必须立足外科学课程的优势,提炼其中隐含的价值范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外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框架。将外科学学科发展史、学科名人艰辛的奋斗历程及相关热点和新闻事件等作为契合点,细化每个章节的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借助微课、微视频与动画等教学资源,将价值引领与知识讲解精准融合,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同时,可将社会上一些“扶不起”现象作为反面教材再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同类案例,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树立教师思政教育思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国家主席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能真正的“亲其师,信其道”。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集合体,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性决定了医学必然带有丰富的人文色彩,传统外科学教育重视学生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创新精神、职业操守以及人文情怀的培养。新的时代背景对外科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具备饱满的爱国热情、高洁的品格、不断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以及严于律己的境界。外科学教师除了能对医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授,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外,教学中应恰当地渗透思政思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心怀全民健康,促进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形成。

(三)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中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科学精神

专业教育不仅是“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传道”。不仅是让医学生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还要让学生有学好本领,以身报国的责任与担当。长期以来,很多专业教师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克服专业课程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我们认为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从培养医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求真的科学精神入手。在中国医学界,每一门专业课程所属的学科领域,无论是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还是临床医学、药学,每一领域都离不开老一辈科学家、医学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努力和奉献。例如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药学名家陈克恢、雷兴翰、童村、张昌绍、宋振玉、周廷冲、屠呦呦、于德泉等等,在筚路蓝缕的岁月中,与国家民族命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频共振”,他们的赤子情怀和对科学的热爱,都是医学生学习的楷模。新中国成立70余年,一部共和国的医疗史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部有担当、有情怀、有信仰的华夏儿女砥砺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

(四)化学生的思政教育,推进思政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

我国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中央和政府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需要加强对实践教育问题的关注。教育部门已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在工作中进行明确的工作定位,还要切实突出实践教育的地位。只有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教学在理论说教模式下逐渐转移到实践教学过程中,确保医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贯彻,才能为医学教学工作的全面推进起到更显著的帮助作用。

结束语

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是让学科教育回归到育人的本真目的,是新时代背景下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实现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步骤。通过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可,达到了全方位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振宇.白求恩背后的故事[J].党史博览,2019(12):43-46.

[2]程爱娟,张秋丽,刘春霞.浅析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2):36-37.

[3]余皖婉,周晓.课程思政融入外科学教学的路径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8):52-54.

[4]程爱娟,刘春霞,张秋丽.“课程思政”理念下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22):160-161.

[5]许宇彪,韦尊,陈盛越,黄显钧.外科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04):60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