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开展品管圈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前焦虑及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普外科开展品管圈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前焦虑及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范微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析患者术前接受普外科品管圈护理模式后对患者术前焦虑、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9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明确品管圈护理模式的效果,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分得45例患者,且接受不同方式的护理,分别是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品管圈护理),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对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尤其是术前焦虑和抑郁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等数据,要详细记录,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普外科品管圈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相对于对照组较好,存在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4.44%)相对于观察组(8.89%)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开展品管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其术前焦虑状态,还能够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普外科;品管圈护理模式;围术期;护理质量

引言:为了分析患者术前接受普外科品管圈护理模式后对患者术前焦虑、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使用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比较,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9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5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20-65岁,中位年龄为(45.63±7.12)岁,资料可用于比较。

    1. 方法

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观察组则使用品管圈护理模式,护理期间完成以下操作:首先,选择护理人员和护士长组建品管圈,圈长由民主选举,负责小组工作的监督[1]。其次,组织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确定圈名,并讨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对护理工作常见问题,如术前焦虑、围术期并发症、生活质量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后,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表,要求小组成员严格按照护理计划进行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前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并记录相关数据。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低体温、切口感染、压疮,采用(发生例数÷小组人数=总发生率)的计算方法算出发生率,做好记录。另外统计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4个条目:其他症状、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社会情感等。将以上数据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数据,其中有可使用(x±s)表示的计量资料,也有使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的计数资料,将所有资料统一纳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完成双侧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情绪状况比较

(45.08±4.17)分、(56.11±4.39)分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的SAS评分;(35.41±4.25)分、(42.25±4.21)分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的SDS评分;相比之下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患者术前情绪状况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观察组

45

45.08±4.17

35.41±4.25

对照组

45

56.11±4.39

42.25±4.21

t


11.265

10.179

P值


<0.05

<0.05

2.2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未发现患者有切口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现象,但有4例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8例低体温、1例切口感染、2例压疮,并发症总发生例数11例,总发生率为(24.44%),相比之下后者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躯体状态、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社会情感等方面评分为(88.14±7.18)分、(86.02±5.19)分、(88.81±5.14)分、(88.92±6.31)分;对照组各方面评分为(81.96±6.79)分、(80.21±5.61)分、(82.88±4.71)分、(84.09±5.66)分;相比之下后者不足与前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日本,该模式主要是将工作现场的人员组成一个团队,使其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以此提高工作质量。将该模式应用到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加以分析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当前,在护理工作中关于品管圈活动应用的研究逐渐深入,但该模式在普外科中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就普外科而言,许多患者都需择期手术,手术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会对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生理状况,还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前患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和抑郁。这种不良情绪,会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且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对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有着不利影响[2]。当前医疗模式的改变促使了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中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而在普外科患者的护理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这需要临床护理工作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新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普外科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其能够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地改正,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本研究表明,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无论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还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进行普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利于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还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段泽晔. 品管圈护理管理对普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3):73-74.

[2]杨以霞. 普外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降低患者术前焦虑评估[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0):1534-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