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知多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1

放射性肺炎知多少

敬明燕

四川省西充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南充市 637200


放射性肺炎是放射治疗肺部肿瘤时,肺组织出现的异常病理表现,是肺癌放疗治法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会引发呼吸衰竭,这恰恰是放射性肺损伤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还未见完备的治疗对策,这一并发症的出现直接使得患者的放疗方案不能全程进行,从而大大降低了放疗应用于肿瘤的治疗效果。虽然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医学界始终未停止对其的深入研究,要知道,放射性肺炎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转,因此其预防的意义要远远高于治疗。本文就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做出概述,以期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

一、发病机制

炎性细胞因子是引发放射性肺炎的因素之一,其在启动炎性反应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炎性细胞因子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TNF-α是一种强效促炎细胞因子,可介导免疫过程,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它在体内作为调节细胞因子的启动子,对局部反应有较强的作用。例如,它可以使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变强,使得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能够促发炎症反应的细胞,在阳性趋化作用下不断析出并聚集,进而启动炎症反应。IL-6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其生物学活性丰富。IL-6可在各种损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中,通过诱导和募集肺内的成纤维细胞、分化和增殖,从而促进反应蛋白在急性期(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合成,达到改善机体中的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目的,IL-1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其可以通过影响其他几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使细胞通透性加大,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借助趋化作用,而不断渗出并在肺中积累,不断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炎症反应。除此之外,IL-1还可以在免疫调节作用下,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变,促进组织蛋白酶和急性反应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其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二、防治方法

目前临床上应用于防治放射性肺炎的方法主要为抗氧化剂的应用和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

(1)抗氧化剂的应用

抗氧化剂通常选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氨磷汀,前者的作用机理是与辐射及自身代谢产生的自由基相结合,防止细胞膜中的脂质被氧化,通过减轻细胞损伤从而起到保护正常细胞的作用。后者通过磷酸化后生成的游离硫羟基与辐射产生的氧自由基结合,减少了正常细胞氧化的风险,可以保护肺不受到损伤。

(2)细胞因子抑制剂的应用

主要的细胞因子抑制剂有己酮可可碱、干扰素和前列腺素E1。有研究表明,己酮可可碱作为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剂,其作用是通过降低血浆中TNF-α水平或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从而促进肺内血流,修复受损的肺。而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则是通过使成纤维细胞难以转化的方式来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同时还可以通过降低肺内TGF-β1水平起到抗肺纤维化的目的。前列腺素E1可以通过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减轻肺血管的舒张,增加肺灌注量,同时前列腺素E1可使相关细胞因子无法表达,以此来阻碍肺纤维化。

结论:综上所述,放射性肺炎是拥有复杂反应机制的疾病,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并无强效的治疗对策与手段,若要想寻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未来还需要各位医疗人员的不断探索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