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与CT在诊断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对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DR 与 CT 在诊断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对比观察

李汝辉 李洪

德阳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组使用数字X线摄影(DR)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4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源自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入组患者均接受DR与CT检查,就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DR检查相比,CT检查检出率显著提升,且针对骨质疏松及软组织肿胀状况检出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足诊断中应用CT诊断,能有效提升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数字X线摄影;CT检查;糖尿病足;诊断价值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长时间接受药物治疗,从而控制血糖指标[1]。若血糖水平控制不佳,会造成患者机体内组织器官功能损伤,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患病晚期极易出现下肢或足部骨关节、软组织感染、坏死,引发糖尿病足[2]。该病主要是因下肢血管、神经异常或感染而致下肢远端血管或神经损伤,继发溃疡,导致深部组织受损。糖尿病组由于足部溃疡迁延不愈造成坏疽,最终截肢,对其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3]。针对该类患者早诊断、早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像学检查技术是辅助检查的重要方式,数字X线摄影(DR)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该病诊断中应用广泛。为明确上述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提升诊断准确率,本文就DR与CT在诊断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收治的4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源自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男性24例,女23例,年龄53~72岁,平均(67.45±2.37)岁,病程4~12年,平均(7.18±1.18)岁。

1.1.1 入组标准

①入组患者均具有明确的糖尿病史;②患者均对本实验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足部颜色较暗,伴有下肢血管或(和)神经病变。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②伴有肝肾功能、心脏及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的患者;④下肢内存在夹板或金属假体等。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接受DR与CT检查,首先开展DR检查,即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装置(西门子),协助患者维持平卧位,对患足部摄正位、斜位片,患侧小腿及大腿摄正侧位片。CT检查使用子64排螺旋CT(西门子),患者取平卧位,固定双下肢,设置相关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320mAs,层厚与层距均为1.25mm,对患肢进行平扫。CT血管造影扫描,经静脉注入对比剂碘佛醇100ml(注射速率为4.0ml/s),注射完毕后给予50ml生理盐水冲管。将原始图像数据上传至工作站,使用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影像学图像均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医师采取双盲原则展开诊断。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及骨质病变检出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60656f3af1912_html_fa9b2e924f0ce991.gif ±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

与DR检查相比,CT检查检出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检出率比对(%

检查方式

例数

确诊数

检出率

DR检查

47

38

80.85

CT检查

47

43

91.49

c2



4.750

P



0.029

2.2 骨质病变检出状况

与DR检查相比,CT检测骨质疏松及软组织肿胀检出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骨质病变检出状况比对(%

检查方式

例数

骨质疏松

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胀

神经性骨关节病

DR检查

47

29(61.70)

8(17.02)

33(70.21)

7(14.89)

CT检查

47

41(87.23)

9(19.15)

43(91.49)

9(19.15)

c2


17.139

0.153

14.624

0.642

P


0.001

0.696

0.001

0.423

3 讨论

糖尿病足好发于高龄人群,该类患者机体各系统呈退行性变化,机体免疫力降低,再加之长时间糖脂代谢紊乱,极易增加动脉管腔狭窄、闭塞风险,导致下肢血管病变,引发微循环障碍,从而出现感染、溃疡、坏疽等状况[4],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构成极大的威胁。目前,针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方式包含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等,其中影像学检查应用较为广泛。

本文研究显示,CT检查与DR检查相比,检出率显著提升,且针对骨质疏松及软组织肿胀状况检出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平片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足的主要方式,具有经济实惠、操作便捷等优势,能有效评估患者足部感染及骨坏死状况。但在检查过程中极易受到重叠图像、密度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漏诊、误诊的状况[5]。CT检查中通过平扫与血管造影扫描,以便分析病变组织与血管的关系,可显示细微病变与结构,避免DR重叠状况,清晰显示解剖学关系。同时CT检查的组织分辨率相对较高,可提升软组织损伤检出率。

总而言之,在糖尿病足诊断中应用CT诊断,能有效提升检出率,对足部骨骼病变进行分析,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鹤.糖尿病足的X线、CT及低场MRI影像对比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5):72-73.

[2]王滨杰.糖尿病足的数字化X线直接成像(DR)诊断[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3):114-115.

[3]张淑荣.糖尿病足的X线、CT及低场MRI的影像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3):183-184.

[4]何皓,陈敏.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重型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3):32-35.

[5]老桂红,黎强,陈敬锋, 等.糖尿病足的X线、CT及低场MRI的影像对比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