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用于胃癌术后的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用于胃癌术后的护理对策

肖玉辉 官淑珍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 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用于胃癌术后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胃癌患者,病例数70例,纳入时间段2020年4月~2020年9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5例)与对照组(n=35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护理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需要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注意记录患者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综合护理的观察组胃癌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6.28%,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本次研究对胃癌患者运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综合护理,结果显示患者肠道恢复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胃癌术后;护理

引言:本次研究抽取胃癌手术患者,运用不同护理对策并分组对比,以此来探究最佳护理对策,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需要抽取70例胃癌手术患者,对照组(n=35例)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患者年龄≥49岁,≤82岁,平均年龄(63.25±1.25)岁,患者男女占比20例、15例;观察组(n=35例)患者需要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患者年龄≥51岁,≤83岁,平均年龄(62.33±1.42)岁,患者男女占比19例、16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度低(P>0.05)。

    1. 方法

本次参与研究的两组患者均需要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所采用的设备为德国Frese-nius Kabi AG生产的三腔喂养管,3个腔道主要为喂养腔、吸引腔以及压力调节腔。手术过程中辅助患者取头高平卧位,将三腔喂养管经鼻腔插入,随后依据手术需求调整位置。手术结束后24h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灌注,主要给予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使用剂量为250ml,每小时泵入速度为65ml/L,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反应,若有异常情况出现需要及时停止泵入[1]。术后第二天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混悬液,使用剂量为500ml,泵入速度50ml/h,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需要增加肠内营养泵入量,待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后停止肠内营养支持。

对照组胃癌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即用药制指导、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胃癌患者需要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实施如下:(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胃癌患者因插入鼻导管、术后疼痛等困扰,比较容易出现焦虑、悲观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治疗配合度无法有效提升,对于该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向其讲解肠内营养作用、种类、注意事项、治疗优势等,从而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对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性[2]。(2)导管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做好导管护理工作,避免出现导管脱出、移位等情况。固定导管需要运用3cm的胶布,固定位置为鼻翼两侧,固定完成后需要用标记笔记录导管插入深度,从而及时发现导管脱落、扭曲情况,一旦出现导管脱出不良事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3)并发症护理,多数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会出现腹泻、腹胀等情况,与营养液污染、温度不合理以及输注速度有关。为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需要减慢患者输注速度、合理控制营养液温度,条件允许情况下营养液中添加整肠生,调节肠道菌群。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胃癌患者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提升研究数据准确性,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分为计量和计数数据,并纳入计算机软件SPSS 22.0中,以此完成相关内容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而计数治疗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n(%)表达、X2检验,观察指标中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有效率用(%)表示,数据比较存在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达。

2 结果

1 两组患者研究数据对比(n/%),x±s

组别

例数

腹泻

腹胀

吸入性肺炎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有效率

观察组

35

1(2.85)

2(5.71)

0(0.00)

3(8.57)

32(91.43)

对照组

35

3(8.57)

3(8.57)

2(5.71)

8(22.85)

26(76.28)

X2


3.784

3.487

1.364

2.144

4.02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如表一所示,观察组胃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胃癌属于恶性肿瘤,病变位置为胃粘膜上皮,造成该疾病发生的原因为不良饮食习惯、工作压力过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需要及时手术治疗。不过,患者术后会出现嗳气、腹胀等不适症状,对手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为提升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6.28%,组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腹泻、腹胀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以说明对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主要因为肠内营养支持本身就能够有效刺激黏膜细胞激素分泌,胆囊吸收、胃肠道蠕动功能也会随之提高,进而缩短患者肠道恢复时间。此外,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导管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护理配合度,改善负面情绪,避免导管滑脱,提升营养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珍.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应用分析[A].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第16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2018:1.

[2]苏晓丽,方雪红,陈颖慧.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07):855-857.

[3]吴海霞. 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4):4577-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