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区改造中建筑表皮继承与再造设计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老街区改造中建筑表皮继承与再造设计实践

林浪

瑞安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温州市 325200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城市特色形象的塑造也不断升温,老街区改造中建筑表皮继承和再造设计成为关注焦点,然而在实践中尚存在诸多欠缺,如:以新材料完全替代建筑旧表皮、片面认为建筑表皮就是建筑外墙装饰、缺乏建筑表皮的系统化包装等,为此要加强老街区改造中建筑表皮继承与再造设计的研究,打造城市特色形象,实现对城市精神文化的彰显和传承。

关键词:老街区改造;建筑表皮;继承;再造;设计

引言

城市更新发展为建筑改造带来了契机,建筑改造的作用广泛,包括经济利益、环境更新和历史文化延续等方面的价值。国外的建筑改造发展比较成熟,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都先后制定了对文物建筑、旧建筑、历史遗存进行改造性再利用的政策法规,即对再利用行为加以指导和管理。许多建筑师也积极参与历史性建筑或普通旧建筑的改造,形成了优秀的案例与成熟的理论,为我国的建筑改造设计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建筑表皮继承与再造关联研究

通过对继承表现的相关理论分析和建筑表皮再造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出的是建筑表皮更替是离不开这两大理论的支撑。如果我们只是提取了建筑表皮再造所需要继承的要素,仅仅了解建筑的相关功能,但使用了与相关要素没有任何关联的材料,在色彩选择上也不按照既有的建筑就开始施工,那么改造的建筑只会偏离原来的轨道,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只会与周围建筑空间,环境空间产生冲突。反过来如果我们对建筑的改造不加以任何情感投入,不去研究建筑的形态、特征、历史文化,那么改造后的建筑同样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反而对城市发展来说是一种阻碍。由此可见,建筑表皮的继承与再造设计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继承要素好比是一座高楼的地基,没有牢固的地基建筑是不可能拔地而起的,而再造手法则是一杆标尺,纵使地基在牢固,没有标尺的引导,建起来的大楼也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只有把建筑表皮的继承与再造关联起来,才能让建筑在改造中更好的展现出来。

2老街区改造中建筑表皮继承与再造设计实践

2.1明确科学合理的改造方式

我们现在城市新区设计都是围绕着旧街区扩展开来的,因此,在城市规划当中,旧城区所占比例是很大的。由于老城区的建造时间较久,最初的规划与设计思路还比较落后,公共设施基础也较差,因此,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热岛效应等问题都是比较严重,破坏了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我们的长期生存和生态需求考虑需对旧街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造。在老街区景观改造中,应形成一套完整的雨水体系,通过景观改造,解决老街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升老城区景观改造的合理生态性。

2.2屋顶改造设计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各个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除了对建筑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建筑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老式的平板的建筑都成为建筑改造的对象。从1999年开始,大量建于20世纪60~80年代的四四方方的”火柴盒“的老式住宅面临着”平改坡“的改造。此类建筑屋顶改造设计就是改变原来平屋顶建筑的平板、单调的建筑形象,塑造形成坡屋顶形式,丰富建筑的轮廓线,从而形成新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空间感受,这也是论文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另外,在传统街道的沿街面改造中,坡屋顶的设计也是屋顶改造设计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从影响建筑风貌特征的几点因素,包括坡屋顶的形式,坡屋顶的坡度和坡屋顶的色彩材料等入手分析。坡屋顶有多种形式,改造过程中对屋顶形式的选择要针对性地以体现地域特色为出发点;坡屋顶的坡度控制是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它决定着屋顶的平缓高低,影响整个视觉效果;屋顶的色彩主要由屋面材料所决定,改造设计屋面材料的选择要以体现色彩统一为主要准则。

2.3实现老街区建筑表皮的视觉继承和再造

要利用老街区旧建筑的原始红色元素,进行表皮色彩的融合和再造,保有建筑原本的造型和视觉效果,通过不同的局部色彩搭配进行拼贴组合,使老街区建筑表皮呈现出丰富变幻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基于旧建筑自身的材料前提,引入新的材料,如:采用大面积的玻璃材质提升建筑空间的流动性、开阔性,体现老街区旧建筑的工业感,并搭配以轻质外墙材料,如:铝方通、铝塑板、水泥板等,重组形成极具趣味性、艺术性的建筑表皮,体现出极强的老街区历史感和时代感。

2.4建筑表皮的融合与更新

对老街区的还原和再现,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原来的表皮完整的保留下来,从融合与更新的角度来说,这里讨论的更多是一种方式,如果一味的更新,就达不到再现老街区的风貌,延续人们的记忆的目的。换句话说,对于老街区的改造来说,建筑表皮的融合是更新的前提,通过新旧材料的融合,通过颜色的融合,通过传统形态与新的样式的融合,这种表皮上新与旧的处理,能让更新后的旧建筑在现在的城市空间,环境空间中更好的交融。当然,融合也是一个必要的阶段,老街区的建筑因为年代久远,建筑表皮本身的结构,功能己经出现部分损耗,因此这类原始的表皮就需要一些新的施工手段和新的元素来进行更新。综上所述,通过表皮的融合,以延续旧建筑的生命力,通过表皮的更新,能让旧建筑重现它的活力,也更符合现在大众的审美。

2.5注重生态植被种植

老街区景观改造中,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下,应在老街区中建设雨水植被景观,实现生态功能的同时,提升景观的美学价值。在植物补植或替换当中,植被的选择应尽量的以乡土植被为主,保障植被的存活率。利用植被来净化水体,其实就是一种生物滞留技术,主要通过植物过滤、植被根系吸附以及微生物净化作用来处理入渗滞留的径流雨水。由于其能将雨水暂时储存而后慢慢渗入至周围土壤,因此,可以起到减少地面径流量、缓解径流污染等作用。通过生物处理的方式来净化水体可以有很多的形式,较常用的有生物滞留池、下沉绿地、生态排水沟、雨水花园和生态湿地等。

结语

对建筑的外部形态主要是在修缮,更新等细部的微小的改动,所以此类建筑改造更重在对内部的场景塑造,以期设计出自身的特色,散发旧建筑固有的独特魅力。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是场景重塑的可利用素材。时间的流逝反映在建筑上有雨水冲刷的班驳痕迹,沿建筑物蔓延的植物,常年雨水留下来的积水等等,这些大自然留下来的鲜明的自然特征,正是旧建筑改造过程中独特的设计元素之一。妥善且富有创造性地利用它们,设计出富有特色的场景,可以得到传统设计所缺乏的意境。改造中,设计者不仅对具有人工特征的遗留建筑构筑物加以利用,还有对自然特征的遗留物的利用,如高耸的烟囱、粗糙而平直的混凝土楼板、钢架楼梯、穿梭的管道、巨大而沉重的机械设备等,这些具体的符号和器物里面凝铸着的工业时代精神、所承载的伟大进程和所叙述的历史的时刻。除了对建筑遗留下来的特征的保留,为满足现代化生活需要的更新必然要求有新的变化。旧建筑的简单朴实的特征仍然值得我们保留,在改造过程中运用纯化的装饰手法,采用简单的装饰材料,才能表达朴素真实的情感。在改造过程中,新的建筑材料主要以朴实简洁为主,钢材、原杉木、玻璃等材料是常用的装饰材料,新的装饰细部以呈现工业美为主要原则,体现简约古朴的装饰风格为主要目的,使改造后的建筑既不失旧有建筑真实的气质,又能体现现代的简单之美。

参考文献

[1]李亦哲.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崔云云.城市旧工业建筑的Loft模式改造再利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