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与终身体育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关于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与终身体育探讨

王雁玲

云南省 宜良县第六中学

摘要:本文在明确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指标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更新体育素养培养思路、优化学校体育理论课程体系、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创新体育教育实践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价模式等一系列面向终身体育的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策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科学素养;终身体育;体育习惯


引言:体育素养是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主要依托体育活动获得与形成。在学校教育中,要结合体育学科的实际特点实现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优化自身的身体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更好的发展。

一、体育科学素养与终身体育的概述

(一)体育科学素养

体育科学素养主要指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意识与体育习惯等构成的体系,是一种狭义上的体育素养。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针对体育科学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普遍集中于体育科学素养构建理论层面[1]

(二)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主要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这一概念与“终身教育”同时产生。对于终身体育来说,其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完成解读:第一,从个体的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持续坚持体育锻炼的学习与参加,始终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促进体育在个体日常生活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第二,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2]

二、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培养指标分析

(一)体育知识指标

将体育知识指标设为体育科学素养培养的一级指标,在进一步细化后,能够得到四项二级指标,即体育信息知识、体育科学知识、体育认知知识与体育经验知识。为了实现对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更好培养,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该指标的优化教育,引导学生多渠道、多方面的认知与学习体育知识,达到体育认知能力的全方位提升。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发展与应用的今天,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体育知识极为必要。

(二)体育能力指标

将体育能力指标设为体育科学素养培养的一级指标,在进一步细化后,能够得到两项二级指标,即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培养要重点实现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与体育锻炼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具备极高的体育锻炼参与积极性与扎实的行为能力,达到优化其身体素养的效果。

(三)体育品质指标

将体育品质指标设为体育科学素养培养的一级指标,在进一步细化后,能够得到两项二级指标,即思想道德品质与个性。其中,个性指标可以再次细化,分解成性格、意志、情感与自我意识四项三级指标。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育品质,学生才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自愿的参与体育锻炼。

(四)体育行为指标

将体育行为指标设为体育科学素养培养的一级指标,在进一步细化后,能够得到两项二级指标,即体育认识与体育习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优化学生体育行为,促使其形成良好、持续的体育习惯,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改革满足新课改的现实要求。

三、面向终身体育的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一)更新体育素养培养思路

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环境,形成终身体育理念与习惯,需要教师落实体育素养培养思路的更新。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中,使用的教学策略相对统一,且未落实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强制性[3]。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并没有得到切实发挥,降低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增强。

(二)优化学校体育理论课程体系

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保证理论教学的充足性,提升学生的体育理论素养,促使学生展开科学的体育实践,以此达到培养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重点完成以下两项工作内容:

第一,更新体育理论教学体系。对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丰富,更好的吸引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可以结合阶段性考核、自主学习与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理论学习的不足之处,实现学生体育认知能力的全面优化。

第二,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小班制教学、模块化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

(三)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依托良好得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够促使学生更迅速的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与习惯,并为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提供更好支持。此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体育软硬件设施。通过优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以文化渗透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育技能,强化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知,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第二,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其提供跟多的体育锻炼机会。此时,可以结合校园特色学科展开多种体育竞赛、春秋季运动会、登山活动、骑行活动等等,提升学生身体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

(四)拓展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第一,引入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彻底转变传统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单一的问题,避免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第二,运用多元化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扩展学生的视野,推动学生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认识发生积极性转变,促进学生体育综合实践能力的增强,为后续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更好展开提供支持[4]

(五)创新体育教育实践方法

对新颖的体育项目进行融入。当前,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不再仅仅局限于足球、篮球等传统项目,还包括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例如攀岩运动、滑板运动、跑酷、骑行运动等等。此时,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这些新的体育运动形式融入教学中,提升相关项目的竞赛频率,摆脱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管理的局限性,以此培养学生的体育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总结:综上所述,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育科学素养极为必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与习惯的关键内容。通过更新体育素养培养思路、优化学校体育理论课程体系、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拓展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创新体育教育实践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价模式,促进了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的形成,使学生树立起了终身体育意识,推动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黎琴.大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培养与终身体育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103-104.

[2]杨宝,褚婷.“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素养研究之述评[J].体育科技,2019,40(0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