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实践支架 演绎生长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架构实践支架 演绎生长课堂

陈美珍

东阳市横店镇第二小学

【内容提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地方课程应运而生,成为传统教育教学上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地方课程的教材内容是鲜活的,是现实生活情境再现。因此,它是一门集开放、合作、体验、探究于一体的实践性课程。缺少实践活动的地方课程将成无水之鱼。笔者在文中将结合具体课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用实践活动,勾连地方课程的课内外学习,让地方课程课堂开放生动、精彩纷呈。

【关键词】 地方课程 内容鲜活 实践活动 勾连课内外

地方课程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它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健全学生人格为宗旨。如何有效实施地方课程教学,从而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塑造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呢?下面,笔者就针对自己的课堂说说“活动化”地方课程的一些做法:

  1. 课前活动,挖掘地方资源

新课程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转化为以“育人为本”强调培养公民素养 ,铸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锦绣金华》跨越金华几千年历史,涵盖物产、民俗、人文等,涉及内容异常丰富。教材中类似《千古风流八咏楼》等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此认知不够;有些内容虽然近在身边,如笔者执教的《“东方好莱坞”——横店影视城》但学生缺少细心观察、深入研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从学生好奇、 好动的特点出发,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走出教材,走进身边的真人真事,走向社会,做广泛、细致的课前调查。

(一)实地调查,架起生活桥梁

横店是闻名中外的“东方好莱坞”,有着得天独厚的影视资源,因此,在执教五年级《锦绣金华》专题五《“东方好莱坞”——横店影视城》一课时,笔者便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自由分小组,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实地考察等活动,对横店影视城进行第一手的调查,为学生架起通往生活的桥梁。

这样的课前调查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活动能力,了解了横店影视城的影视文化发展历程,感悟家乡人民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二)访问名人,感悟人格魅力

作为地方课程,要以本课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外的实践中去。在教学本课前,笔者就让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或通过阅读徐文荣自传——《风雨人生》或电话采访,重点了解了横店影视城的创始人——徐文荣爷爷的事迹。以此了解徐文荣对横店影视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和所作的贡献,感受这位成功企业家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采访体验,丰盈地方课程

教科书并不是学习知识的全部载体,它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个窗口,笔者在执教本课之前抓住横店本地特有的影视教育资源,开展“我是表演小达人”“小记者我来当”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当一回小演员或当一回小记者采访影视城工作人员。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了解了影视拍摄的基本技巧和流程,深切体会到影视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艰辛,又丰盈了课堂,激活了课程。

二、课堂入境,营造和谐氛围

(一)情景再现,深化教学资源

课前是先导,课堂是地方课程学习的主阵地。要站稳“课堂”,便要重视参与体验,让课堂成为地方课程的活动平台。本着以上原则,笔者在这堂课中,设计了影视初体验环节:

1.现场采访演戏经验丰富的厉煜辰,分享他的拍戏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2.当一回小导演。既然厉煜辰这么见多识广,建议让厉煜辰当导一回小导演带我们过一把戏瘾怎么样?

3.厉煜辰组织学生分组训练、角色扮演,尝试导教师提供的小剧本。

4.学生自主评价后随机采访演员、导演。

瞧,一部戏的成功需要演员精湛的表演也离不开无数幕后工作者默默付出,每部戏的幕后工作者会在片尾有所出示,下次你们看完电视剧也不妨去了解一下本片的幕后英雄。这也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真实的情景引入课堂,走出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打破了教学空间的制约,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使课堂变得快乐而有效。

一次试教,在此环节中,当其他学生正要对小演员进行评价时,有个饰演大树的孩子不停地甩手并喊着:“累死了,累死了,一点都不好玩……”笔者没有漠然处之,而是适时抓住这不可多得的资源追问道:“看来这棵大树感受很深,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可以吗?”这孩子马上竹筒倒豆子似的:“扮演大树实在太累了,一点都不能动,我两条手臂都酸死了。” 于是,笔者不失时机评价:“同学们,看到了吧。就算是普通的群众演员要当好也是很不容易的,一部戏要成功固然需要明星精湛的表演,也离不开这许许多多绿叶默默地付出。”这样,孩子们对演戏又有了新的认识。

实践才能出真知,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让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堂上客”让学习过程活起来,地方课程的课堂才会真正动起来。

(二)课堂总结,内化活动意义

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与体验。但活动后,如果体验缺乏分享、交流、总结、提升,那这些体验和经验只是表面的、零星的,感性的,而不是深刻的、系统的、理性的。如此,活动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内化,也就降低了活动的教育成效。因此,在课的尾声,笔者以:“同学们,学了这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对活动的经验体验进行交流、分享、总结。这样,能及时把学生个体的经验扩大为群体的系统经验,化感性体验为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内化活动意义。

三、课后延伸,升华爱乡情感

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外实践中去,将学生课内外生活连成一体,才能使课程到课堂之外。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实践呢?笔者以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感官体验,收获自然就满满。动口:将横店的名人轶事、影视城的风光景物,编成快板、顺口溜来说唱;动手:写写导游词,广告语,画画影视城的风景画;动脑:自编小剧本,并分小组自导、自演体验其中的乐趣。通过课后这一系列的延伸实践活动,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凸现了教学价值,最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家乡的情感。

综上所述,地方课程是学生生活中的课程,它的内容应该是可见、可听、可触、可感的。不断体验实践的活动化教学,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构建了开放生长的小学地方课程课堂。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 (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

2.《地方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麻小春

3.《关于地方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徐岩

4.《地方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崔允漷

5.《发展个性 创造成功》徐柏兴

6.《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校本课程开发》杨平、周广强

7.周韫玉、张瑞玲《中小学校课程开发与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