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让德育在高一班级管理中“落地生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论如何让德育在高一班级管理中“落地生根”

杨艳

广州市从化区第五中学 广东省 广州市 510900

摘要: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德育教育放在班级管理的首位,才能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最终提高学生行为素质,促进德育素养的不断提升。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就要发挥德育教育的基础作用,加强集体思想建设,营造一个德育优良的班集体环境,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发挥带动管理作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将德育教育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部分,使其在班级管理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德育;班级管理;对策;班主任

前言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素质教育也在不断地推进,在班级管理中推行德育教育已经受到更多班主任的认可和推广。作为教师,在高中的班级管理活动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并要了解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国外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拉斐尔曾指出,自我意识的培养能够更容易的发现自己的过错,并加以改正。学生通过规范自身,从而形成班集体的良性循环管理氛围,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从思想意识、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中全面地进行自我约束,才能够积极有效地推进班级管理工作,学生通过规范自身,从而形成班集体的良性循环管理氛围,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以及班级的集体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1]

  1. 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

对学生实行的德育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全盘接受和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接受,将接受的那一部分德育教育逐渐地转化成为品德意识的行为规范,并知道自己的道德判断。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的过程。将被动教育与自我德育教育相结合,进而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德育教育没有体现出这一点,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的德育教育也将是徒劳的,学生根本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德育教育,更没有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因此,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是非观和理想思维模式

高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刚从初中迈入高中,也是树立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当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运用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通过德育教育中鲜明的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和行为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是非观,让学生通过对于事件的看法和想法进行是非的判断,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模式。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理性基础。

  1. 加强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对策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待事情的观念,并且会对于自己尊敬和喜爱的人也会进行模仿。班主任要抓住学生这方面的特点,成为学生行为处事的模仿对象,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充分地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观,激励学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同时高一阶段的班主任也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只有自己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2]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及时的挖掘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让学生的身心成长得到更好的进步,同时班主任也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想法,抓住学生模仿的心理驱动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环境。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班级地上有一些纸屑、垃圾等等现象,有的学生会不注意,还有的学生会假装看不见,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会主动地将地上的垃圾或纸屑捡起来。这时候班主任就可以以身作则,带动学生的行为意识,将地上的纸屑、垃圾等等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面,学生看到班主任都帮助自己将垃圾放到垃圾桶里面,维护班集体的环境,自己也会不好意思。通过班主任的带动和影响,在看见地上有垃圾的时候,就会自觉地捡起来放到垃圾桶中,而不是假装看不见或是任由垃圾在地上。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通过班主任积极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和启发,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意识,发挥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主观意识,在班级管理的无形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创建师生关系平等的班级,发展和谐校园文化

在当下高一年级班级管理的背景之下,作为班主任,首先就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点,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新时代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于语言的承受能力较差,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可以和学生做朋友,创建一个师生平等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和了解到班主任的管理状态。

例如班主任和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以“今天我是班主任”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全部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当中来,学生轮流扮演班集体的“班主任”角色。利用这种方式,充分使其理解作为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在班级管理中进行的交流和班级事务,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学生在“班主任”的活动中,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提升班级的团结意识,促进班风建设和德育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学校和家庭之间要相互联系

对于德育教育来说,要想顺利应用于班级的管理,除了学校教师的教育,家庭中的教育对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家庭对塑造学生的品质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比学校更有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和家长之间相互联系,比如可以建立和家长联系的班级群,在群里可以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同时,家长可以在群里发表他们对教育的看法,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和教师或者其他家长互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家长和教师不仅可以在群内共同探讨学生课堂所学,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观念,还可以组织群里的家长相互进行交流,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不仅是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更是学校人文关怀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经常出现问题的学生,学校还可以采用定期的家访,掌握学校和家庭双方的情况,有助于联合教育的开展。通过家访,使学校和家庭之间相互合作。使学生更加了解到学校和家庭都对自己的成长感兴趣,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也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得到了提高,更好地在班级管理中顺利开展。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打架、丢失钱物、不尊重师长的现象。当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先冷静情绪,不能专横地加罪于人而伤害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要先弄清楚事情的起因,情节的轻重经过认真地研究和分析之后再进行处理。在处理事情时也要给学生反省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事情的本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束语

由上可知,德育教育作为高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基础,将其贯穿到班级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工作中有效渗透德育还是当下新时代每一位德育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也对班主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要以身作则,带动学生的德育修养;其次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展心理德育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大胆探索实践,让德育教育有效的注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有利于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3]

参考文献

[1]李锦权.浅谈中学德育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31):76-77.

[2]陈健.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85):165-166.

[3]黎志媚.如何让德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落地生根”[J].新教育,2020(2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