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亓晓丹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2000

摘要: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和进步,新时代的环境下,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在于通过提高综合素质来发掘学生的优势。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才能确保更加深入的满足高职教学对于教学内容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这是一门实用性十分强的学科。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不仅需要保证学生可以具有美学和设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与此同时需要具备更加扎实的实践经验,才能使环境艺术设计达到更加专业的程度。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更加注重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连贯在教学实践中。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课程设计时,会根据实际需要开设多种课程,但目前我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学课程针对性差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将其分为三个方向。但在课程开设方面,均是从大的方向及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课程设定的主要内容,面向的学生人群是所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教学,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使学生只能接受笼统的教学内容,并没有针对不同的方向进行针对性课程教学[1]。例如在手绘效果图系列学习时,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存在差异,景观方向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掌握对植被和景观节点的构思,室内方向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具有良好的透视以及空间设计能力,装饰方向的学生则需要具备较为良好的对于材料艺术的创作性。因此,不同方向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分,否则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会造成知识学习不够精细的问题。

2.学生基础弱,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

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特征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掌握基础参差不齐。这类专业在招生过程中普遍以艺术类招生为主要招生对象为主并同时有部分文理生,所以学生在美术上均具有一定的学习潜质,但专业课基础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到位,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调剂等多种原因,导致对美术基础的掌握也不够牢固,如何可以在最大限度内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投入的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学习,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3.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专业课程效果不好

高职院校一般的教学时间是三年,学习时间与其他的学校相比较少。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并没有根据学生的特征进行设定,课程种类十分多,其中占有较大比例的课程是软件类课程,这类课程的大量设定使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变得更少。在软件课程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较为基础的理论专业课的支撑,学生在学习时仍然存在基础不牢固、掌握不清晰的问题。为了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应用技能,首先需要保证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最为主要的事情,就是更加牢固的掌握环境艺术设计概论相关的主要课程。

另外在进行教学大纲设计时,没有更好的教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在一起,学习时缺乏课程之间的联通。例如高职院校在进行设计美学课程教学时,这类课程的内容是美术类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将景观方向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空间感、尺度感将其联系在一起。学生在进行平面构成内容学习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对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缺乏更加详细的对于景观方向设计主要内容的理论过度。除此之外,没有对专业设计的内容进行知识点延伸。课程的课时安排也缺乏科学性,在对课时进行计算时,部分高职院校将其总教学时长设定为4周或5周,这种设计方法没有将其与整个学期的教学安排融合在一起,教学安排的贯穿性主要是指以学期作为教学单位,前期通过知识点理论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打好基础,后期在对学生的消化程度和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这类教学安排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容。传统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密集知识点输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主要劣势在于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吸收课程内容并加以利用。

4.结果型教学评估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评估时,更加看重于学生在毕业阶段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只要在毕业阶段,可以获得良好的成绩就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的标准。这种唯结果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忽视了长期学习的重要性,专业课程没有更加注重对于长期性评估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于学习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的效果,使学生出现作品形式大于一切的问题,这种教学评估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反而降低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好奇心以及动力。

二、教学改革新思路

1.因材施教,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任何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牢牢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使学生不断的根据基础内容进行拔高和提升。技术理论知识的良好掌握,更加有利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这种艺术到设计的知识学习过多[3],可以让学生从更加理性的角度对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科设计时,可以尽量的减少与学科专业不相关的课程的设定,在最大限度内保证课程的选择可以为专业课程铺路。课程设置的顺序也要从简单到复杂,由理论逐渐过渡到实践。

2.创新教育理念

现代高等教育的主要定位是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是设计模式和设计内容不断的创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不断的根据国际发展水平来调整教学。设计类专业的学习,更加注重对于实践的应用,老师可以具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内容的安排与设定,通过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注重对于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的思考。

3.任务主导式教学方法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上存在很大差异,老师可以根据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主动的将问题抛给学生。在这过程中,老师示意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及小组合作,锻炼学生自我思考、合作意识,与此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的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

4.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可以有更多的渠道获取最新知识,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也使学校有更多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便利。环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求其具有牢固的知识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计算机制图能力。互联网的兴起也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为学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演示,学生可以将其当做学习资料不断地进行观看。

5.加强课上互动

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不应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并将主动权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老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思路。设计类专业需要经常绘制方案,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对优秀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使学生在这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通过集体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

6.建立健全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机制,是目前新时代下对于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主流需求。将产业元素更好的融入到教学改革中,可以促进学生在校园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与企业进行接触,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岗位后更加清晰地认知社会职责,提高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度。

结束语

社会对于学生的需求更加倾向于综合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上要更加倾向于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与互联网连接的方式不断的进行课程融,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艺术教师,2020(2):139-140.

[2]王家.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J].艺术教育,2020(16):86-87.

[3]张绣.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