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遇到绘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当数学遇到绘本

张蕾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海珠幼儿园

摘要:数学是一门很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3-6岁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因为数学学习对逻辑性的要求和小朋友的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所以数学一直是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的一项,甚至不少教师会感到束手无策。但有一种绘本叫做《数学绘本》,当数学遇到绘本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效应呢?“数学”和“故事”并驾齐驱,会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具有情境性和感染力。

关键词:数学、绘本


数学是一门很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3-6岁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1]因为数学学习对逻辑性的要求和小朋友的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所以数学一直是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的一项,甚至不少教师会感到束手无策。但有一种绘本叫做《数学绘本》,当数学遇到绘本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效应呢?“数学”和“故事”并驾齐驱,会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具有情境性和感染力[2]


一、挖掘绘本中有价值的元素

数学的学习本身是很枯燥的,如果能够充分挖掘绘本中蕴含的元素来设计活动,调动幼儿的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官去感知,去发现,去分析,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又能习得到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主动性[3]

1.量的守恒

例如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猪国的国王要通过“比赛谁吃得最多”的方法选出全世界最帅的猪,数数先生提出用一一点数的方法确定谁吃得最多。在点数之前,可以让幼儿先猜一猜,篮子、箱子和车,哪个里面装的苹果最多?然后一边看着画面,一边跟着数数先生,从左到右点一个数一个,点数完,发现每只猪都吃了20个苹果。无论是用篮子,箱子,还是车来装苹果,苹果的数量不受影响,这就是量的守恒。接着可以设计一个《数苹果》的活动(可以利用到动画课件):猪国卡车司机正在运送苹果,突然,一个外卖员闯过红灯,迎面而来,为了不撞上外卖员,卡车司机一个急刹车,苹果洒落一地(这时配教教师配合动画效果,将一筐毛线球倒在地上),卡车司机和外卖员都吓坏了,怎么办呢?请幼儿来帮忙捡苹果。教师事先准备好能够装5个“苹果”的蛋托(有5个一排的;有第一排1个,第二排4个的;以此类推还有2+3,3+2,4+1排列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将蛋托装满。于是,幼儿开始捡“苹果”,大家将蛋托装满后,坐下来交流:你捡了几个苹果?一起来数一数(每个人都是5个)。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无论苹果怎样排列,数量都是5,幼儿在操作中体会到量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在数数的过程中,可以从左边开始数,也可以从右边、上边、下边开始数,但无论怎样数,结果都是一样的,感受数数的“顺序无关性原则”。此外,这个活动设计除了数学的学习,幼儿帮助了卡车司机,知道了闯红灯是错误的行为,社会领域的目标也渗透在其中,最后还可以学习一首小儿歌《一二三四五》,增加很多的趣味性。

2.计数的方法

突兀山的怪物要分猪,怎样才能使两个鸟笼里装的猪一样多呢?教师引导幼儿用“你一只,我一只,你一只,我一只……”的方法把猪等量放在鸟笼里,这是平均分,再进一步,把一个数平均分成相等的若干份,是除法的概念。眼看着怪物要煮猪了,数数先生急中生智提出要查数,看看分成的两部分是否一样。教师抛出问题:可以怎样数?最简单的就是一个一个数,但如果超过10的数怎么数呢?先看0-9,0表示没有,所以不用数0,从1开始数,数到9以后,在0-9的数字前面加上“拾”就成了10,11,12……19,再把0-9前面的“拾”换成“贰拾”,再接着数,以此类推,数数规则就生成了。会数数后,就按照顺序用更多的方法来数,例如:把猪两个两个绑在一起,两个两个数,也可以猪五个五个绑在一起,五个五个数。幼儿分别用这几种方法试一试,可以发现按数群计数的好处就是能快速地数出数量,也是幼儿今后学习乘法的基础。阅读到这里,可以设计一个“舀豆子”的游戏让幼儿感受一下:每组幼儿准备2个碗,里面各装20粒豆子,再放一个勺子,幼儿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决定输赢,赢的人可以把碗里的豆子用两个两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将豆子舀到对方的碗里,看看谁先舀完。在一定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碗里装19个豆子,两个两个舀,会剩下1个,五个五个舀,会剩下4个,感受余数的概念。那么生活中还有哪里会用到这种计数方法呢?例如:认识时间,分针走一大格代表5分,走2大格代表10分,分针走到8的时候,就数8次,就是40分。除此之外,还能倒着数,倒数是减法的基础,从20 数到1,数完两只笼子都变得空空的,0 表示没有。


二、动手操作提升核心关键

与其在活动中一味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进行填鸭,不如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直观感知、亲身体验进行数学学习。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运用

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获得感性经验,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4]

1建构游戏

例如绘本《小蜜蜂,嗡嗡嗡》中,小蜜蜂飞飞问爷爷为什么蜜蜂的房子是六边形的?爷爷说,蜜蜂的房子原来也有过圆形、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最后经过多方面的比较,选择了六边形,因为六边形的房子既安全又坚固,还可以存放许多蜜汁。幼儿在阅读绘本后初步了解了各种图形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活动室再投放各种形状的材料,有平面的,有立体的,让幼儿自己去建构蜜蜂的家,就能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性:圆形之间空隙大,不牢固;四边形搭高后容易摇晃,不结实;三角形的角太尖,太狭窄,储存不了太多卵和蜂蜜;五边形的边不能挨在一起,耗费材料。

2测量活动

在《公主殿下来的那天》一书中,村民们都从家里带来生活用品给公主殿下使用,怎样挑选最大最好的呢?对一些差异较大的物体可以直接进行视觉比较,但当肉眼不可见时,就需要借助一些临时对物体进行间接比较。爷爷借助坐垫来比较,铺的坐垫就越多,说明床越大。接着,爷爷又借助手帕选出了镜子,借助餐盘选出了餐桌,借助手帕选出了毯子。教师可以在活动室投放各种临时单位,如积木、书签、折纸等,幼儿便可利用这些东西测量身边的物体。比如用积木测量小朋友的身高;用书签测量托盘的面积,以此判断放在哪个柜子里更合适;用折纸测量活动室墙壁的面积,看看能贴几张画……还可以用自己的手、胳膊或脚步来测量更多物体,这不仅能培养幼儿对长度和宽度的感知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制作“星期钟”

通过阅读绘本《葛小大的一生》前两页,了解到葛小大的一生,从出生到下葬只有短短几天,从而引发幼儿的好奇感:可怜的葛小大真的只活了几天就死了吗?教师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和父母讨论一下这件奇怪的事。在父母的引导下,幼儿了解到每周都有星期一至星期日。这么多的星期一至星期日,岂不是要写成很长很长?于是教师出示月历,通过观察月历,发现一周七天的循环。也可以提供一些圆纸盘,指针、暗扣和画笔,让幼儿亲手制作“星期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无限数和有限数的不同:无限数无论数多久,永远都数不完;而“星期钟”只用了数字1-7,如果数到7,就得再从1开始数起,虽然数字是有限的,但是可以无限循环。除了“星期钟”,还可以制作“星期棋”,在无限数中,7往前走一格是8,而在“星期棋”上,7往前走一格又回到1。这样的操作瞬间解开葛小大一生的谜底,这个谜底并不知道葛小大活了多少岁,但在星期钟上多转54圈,他就能多活1年。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有限数系统,如:月份,时间,季节等等,等待着幼儿去发现。


数学绘本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有趣”,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各种数学概念,并且还可能融合文学、艺术、历史、地理、人文……从一个绘本中可以看到世界万物[5]。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类数学绘本,数学活动会更加丰富,数学知识会更容易传递。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 2001.

[2]强珊珊:《数学绘本的有效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7年22期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华悦:《数学绘本在数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4期

[5]薛丽花:《我的数学绘本课程》,《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6年底05 期

2